2016年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832管理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管理道德
【答案】管理道德是指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在社会一般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是通过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去实现调整管理关系的目的,并在管理关系和谐、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管理系统的优化、提高管理效益。影响管理道德的各种因素包括:①道德发展阶段; ②个人特性; ③组织结构; ④组织文化; ⑤问题强度。
2. 双向沟通
【答案】双向沟通是指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沟通。在双向沟通中,发送者和接受者两者之间的位置不断交换,且发送者是以协商和讨论的姿态面对接受者,信息发出以后还需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必要时双力可进行多次重复商谈,直到双方共同明确和满意为止,如交谈、协商等。双向沟通中的优点是沟通信息准确性较高,接受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产生平等感和参与感,增加自信心和责任心,有助于建立双方的感情。但是由于与问题无关的信息较易进入沟通过程,双向沟通的噪音比单向沟通要大得多,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需要更多的时间。
3. 变革型领导者
【答案】“变革型领导”作为一种重要的领导理论起源于美国政治社会学家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的经典著作《Leadership 》。他将变革型领导者(transformational leaders )定义为,领导者通过让员工意识到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意义和责任,激发下属的高层次需要或扩展下属的需要和愿望,使下属为团队、组织和更大的政治利益超越个人利益。他们激励和鼓舞下属取得辉煌的成就。他们关注每一个下属的兴趣所在与发展需要; 他们帮助下属用新视角看待老问题从而改变了下属对问题的看法; 他们能够激励、调动和鼓舞下属为实现群体目标付出更大的努力。
变革型领导行为的前提是领导者必须明确组织的发展前景和目标,下属必须接受领导的可信性。其主要特征为:①超越了交换的诱因,通过对员工的开发、智力激励、鼓励员工为群体的目标、任务以及发展前景超越自我的利益,实现预期的绩效目标。②集中关注较为长期的目标,强调以发展的眼光,鼓励员工发挥创新能力,并改变和调整整个组织系统,为实现预期日标创造良好的氛围。③引导员工不仅为了他人的发展,也为了自身的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
4. 信息
【答案】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结果。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但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不是绝对的。
信息的生成过程如图所示。
图 从数据转化为信息的过程
信息具有如下特征:
(1)价值的不确定性;
(2)内容的可干扰性;
(3)形式和内容的更替性。
5. 领导者
【答案】领导者是指担负领导职责,负责实施领导过程的主管人员,他们担负着管理者和领导者双重角色。现代领导者在组织中担负起引导和服务两个方面的职责:①引导职责是指领导者有责任指导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协调; ②服务职责是指领导者有责任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和帮助。可见,引导职责和服务职责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服务职责发挥得越好,引导职责就越能有效地实现。对于作为组织主管人员的领导者来说,权力和权威是实施领导的有效工具,领导者需要用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和权威进行控制和指挥,发挥其在组织中的影响力。
二、判断题
6. 一般来说,控制标准必须从计划中产生,计划必须先于控制。
【答案】T
作为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一般来说,计划是一个管理周期的开始,控制的标准也必然产生于计划中,但是作为上一阶段的控制结果也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计划的制定。
7. 群体决策理论的三个前提是自主性、共存性、差异性。
【答案】T
群体决策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其中,参与决策的人组成了决策群体。群体决策理论研究间题一般具有的三个前提是:
①自主性。决策者有独立选择机会,其行动不受较高层权利的支配,但不排除群体成员间相互影响。
②共存性。决策成员都在己知的共同条件下进行选择。
③差异性。群体决策的成员具有不同的价值观、态度、信仰、背景,会对解决的问题类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产生影响。
8.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
【答案】对
9. 领导采用的领导方式应与下属的“成熟”程度一致。
【答案】T
赫西和布兰查德提出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就会取得领导的成功。把下属的成熟度作为关键的情景因素,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决定着领导者的成功。
10.马斯洛认为,任何人对各层次的需要满足都是相对的,如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满足40%就算相对满足了。
【答案】F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认为任何人对各层次的需要满足都是相对的,但是对于满足到什么程度算是相对满足没有界定,这个标准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主观感受。
三、问答题
11.网络结构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案】网络结构的主要特征包括:
(1)它在构成上是“由各工作单位组成的联盟,而非严格的等级排列”。
(2)企业成员在网络组织中的角色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网络结构需要不断地调整。
(3)企业成员在网络结构中的权力地位不是取决于其职位(因为职位大多是平行的,而非纵向排列的),而是来自他们拥有的不同知识。
12.简述业务流程再造(BPR )与企业资源计划(ERP )的关系。
【答案】若要ERP 系统成功地实施,必须再造企业业务流程。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且不可分割的。不进行很好的业务流程再造,实施ERP 将事倍功半。ERP 的应用,不仅仅是引入一套现代化的管理软件,使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自动化,它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应用ERP 后效益的提高,一方面是来自于ERP 软件本身,另一方面就是得益于业务流程再造。特别是我国企业实施ERP 系统,尤其得强调业务流程再造先行或同时进行。
(1) ERP 软件的功能实现要求企业必须进行一定的业务流程再造。ERP 软件功能的实现要求企业对原有的组织机构、人员设置、工作流程进行重新的安排,这个阶段的工作是不可逾越的,特别是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由于长期处于粗放管理的状况,就显得更为必要。
(2) ERP 软件的应用目的要求企业实施业务流程再造。从根本上来讲,企业应用ERP 的目的在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样的一个最终目的就必然要求企业能够借助于ERP 在企业中的实施应用,不断地优化它的业务流程,使整个经营活动更加符合科学管理的要求。不合理、不科学的业务流程不可能通过ERP 软件自动地得到优化或消除。
(3) ERP 软件的设计背景要求企业进行相应的业务流程再造,尤其我国企业实施ERP 更是如此。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都很落后,这样的一种企业管理现状就必然要求企业在应用ERP 之前,首先要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按照先进的ERP 软件的管理要求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