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38政治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特征。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特征一般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行代议制。即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第二,实行分权制。即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三个机关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
第三,实行政党制。就是通过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由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联合执政或单独执政。以实现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方式。
第四,实行法治。即实行以资产阶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
2.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答案】(1)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含义
①政治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生活由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转型的过程。政治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政治发展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具体包括: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政治结构的分化和政治决策能力和贯彻政策能力的提高。政治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主要由四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秩序、效率、公平、民主。对于发展中国家,既要有政治秩序和政治稳定,又不能靠暴力和高压来维持秩序和稳定; 既要追求政治效率,又要保证公正和平等; 既要使各利益群体都能充分地参与社会利益的配置过程,又要完善参与的途径和方式,防止失控而导致秩序混乱,就更应使四个要素协调起来。
②政治稳定是指要把对立面的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之内。政治稳定是一定社会政治模式的动态平衡状态,是指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和群体在权力、利益、地位等重要社会资源的分配关系上不存在激烈冲突的一种相对满足状态。
(2)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
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政治发展的应然结果。政治发展中包含政治稳定的内涵,政治稳定中同样包含政治发展,且两者互为前提。换句话说,只有建立在发展基础上的政治稳定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政治稳定,只有建立在稳定基础上的政治发展才有可能顺利地实现政治发展。没有发展的稳定是一种虚假的稳定,最终并不能稳定。只有通过发展才能革除那些长期影响政治稳定的深层因紊。只有在政治稳定中,实现政治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才可能逐步建立起来。
3. 为什么说“政治事件是政治社会化的催化剂”?
【答案】政治事件之所以是政治社会化的催化剂,表现在三个方面:
(1)政治事件会改变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价值取向,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比如中国近代史上连续发生的列强侵华,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事件,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提到了社会政治生活的首位,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成为社会政治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2)政治事件会加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政治事件发生和发展,会把国家的命运和政治生活与每个人十分明确而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从而起到任何其他政治社会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政治动员的作用,成为人们学习政治、参与政治生活的加速器。
(3)政治事件会深化政治社会化的进程,在政治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政治生活中的各种利益、意志、力量和矛盾都会比平时更为充分地显不出来,从而使人们更为明确、深刻、全面和发展地认识政治生活,获得政治知识,形成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所以,社会政治大变动时期,往往也是诸种政治学说大发展时期和各种政治风云人物大涌现时期。
4. 试述西方总统制政府和内阁制政府的区别(从产生方式、组成原则和决策方式三方面分析。
【答案】总统制与内阁制的区别主要包括:
(1)从产生方式来看,西方总统制政府的行政首脑由公民普选产生,政府成员一般由总统提名,由国会批准即可; 采用内阁制的国家,其政府首脑一般是多数党的领袖担任,其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出并任命。内阁制政府的产生有三种方式:
①在议会下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党魁经国家元首任命后为内阁首相;
②在国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党魁经国会简单多数票选举通过以后,任内阁首相;
③由国家元首和议会议长共同协商产生内阁。
(2)从组成原则来看,总统制政府的组成原则一般是不相容原则; 内阁制政府的组成方式一般为相容性原则。
(3)从决策力式来看,总统制政府的决策力一式是总统个人负责制,政府的政策由总统决定; 内阁制政府的决策方式原则上实行集体负责制,政府决策由内阁会议决定。
5. 政治权力的本质。
【答案】政治权力是指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的本质是:
(1)政治权力实际上是一种公共权力。就既定的社会来看,在各种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社会的共同力量在常态下往往是大于其他力量并且制约其他力量的力量,因此,通常的政治权力即是指这种社会公共力量。其所要实现的社会群体的共同要求,对于其他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实现各自利益的行为的规约,构成了政治权力形成的共同利益基础。
(2)政治权力实际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
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
6. 合法性的基本类型是什么?
【答案】马科斯·韦伯概括了传统型、法理型和克里斯玛型(超凡魅力型)三种合法性类型:
(1)传统型
在传统型合法性中,风俗习惯、传统惯例具有无上的权威性,只要人生活在这个传统之中,他就得无条件烙守这一传统。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来自这个传统,从而让人无条件地去服从。
(2)法理型
在这种政治权力体系中,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由于法律是人们长期以来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磨合而成的,所以能最大限度体现人们的基本权利与利益。由这一法律所产生的结果,就应该得到无条件的遵从。
(3)克里斯玛可以译为“超凡魅力”,统治者除了依靠传统或者法律来求得合法性,他还可以凭自己的个人魅力来赢得被统治者的支持。
7. 论述政治发展的实质及其特点。
【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对政治发展的实质有深刻的认识,主要包括:
①政治发展是政治形态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总体性过程
政治发展,实质上是指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发展要求的、由进步阶级、阶层或集团推动的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调整过程。这种变革与调整之所以称为政治发展,并不仅仅在于它导致了政治关系的不断变化,虽然其间不可避免地存在曲折、停顿甚至暂时的倒退,但是在全局上、总体上促进和推动政治关系变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合理,即体现了一种前进上升的方向与趋势。 ②政治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复合系统
从本质上讲,政治发展作为总体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结合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来认识,归根到底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革的客观要求来认识。物质生产方式乃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第一要素,它构成了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包括政治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③政治制度的新旧更迭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
宏观意义的政治发展,是社会形态总体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像社会形态的变化在本质上是社会基本结构的根本质变一样,政治发展从实质上说也首先是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
④政治体制的改革完善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一个质变过程,它构成了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正如生产关系的变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一样。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特征主要表现在:a. 政治结构的合理化; b. 政治功能的完善化; c. 政治变革的自主化。
(2)政治发展的特点:
①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在特定经济社会关系基础上体现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的运动。
②政治发展的主导者是代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