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 环境影响

B. 教育作用

C. 内在因素

D. 实践活动

【答案】D

【解析】环境和教育都是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转化为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所以,实践活动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个体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答案选D 。

2. 中国近代最早设立于企业中旨在培养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是( )

A. 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

B. 福建船政学堂

C. 湖北矿务局工程学堂

D. 福州电报学堂

【答案】B

3. 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 )

A. 程序教学模式

B. 发现教学模式

C.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的考查。掌握教学模式是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创立的,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帮助以及必要的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是根据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设计的教学模式,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并且通过小步骤进行,呈

现明显反应,及时反馈和自定步调学习来达到目的。发现教学模式是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思想所设计的教学模式,认为通过让学生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和改造,使学生智力获得发展,通过创立问题情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应用假设解决问题来达成目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根据罗杰斯的情感教学理论所设计的教学模式,该理论否定了“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个人为中心,教师在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管送融洽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学习,而非“教学生学习”,所以叫做非指导性学习。

4. 在美国公立学校发展史上做出杰出贡献,并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 )

A. 约翰·杜威

B. 本杰明·富兰克林

C. 贺拉斯·曼

D. 亨利·巴纳德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美国近代教育家的考查。19世纪美国杰出教育家贺拉斯·曼在马萨诸塞州创建了州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税制,推动了公立学校运动的发展,为其他州公立学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典范,贺拉斯·曼本人也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约翰·杜威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费城首创文实中学。亨利·巴纳德虽参与领导了19世纪美国公立学校的发展,但未获“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称号。

5. 20实际末,为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开始特别重视( )

A.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 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 发展职业教育

D.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答案】A

6. 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

A. 重视道德教育

B. 重视文史教育

C. 轻视礼乐教育

D. 轻视科技教育

【答案】C

【解析】墨家和儒家都比较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史教育,而科学技术教育是墨家教育内容最有特色的方,但是墨家主张“非乐”,认为儒家思想“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墨家认为儒家的乐教,不仅靡费人力财力,而且消磨人的意志,于社会无补,主张

“非乐”,因此反对音乐文化和一切文娱活动,忽视音乐教育与美育在陶冶道德品质和审美能力方面所产生的作用。A 项和B 项是儒家和墨家的共同之处;墨家十分重视科技教育,因此D 项说法是错误的。

7. 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始于( )

A. 梁武帝

B. 孝文帝

C. 隋文帝

D. 隋场帝

【答案】C

8. 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 )

A. 晓庄学校

B. 育才学校

C. 山海工学团

D. 自然科学园

【答案】A

9. 王安石实施变法时,所主持的兴学称为( )

A. 庆历兴学

B. 熙宁兴学

C. 崇宁兴学

D. 中兴兴学

【答案】B

10.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的教育是( )

A. 人文主义教育

B. 新教教育

C. 天主教教育

D. 耳仔稣会教育

【答案】B

【解析】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概括起来具有贵族性、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和人本主义五个特征。新教教育则具有较强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天主教教育尤其是耶稣会的教育出于其控制社会精英的政治目的而重视上层社会子女的教育因而带有强烈的贵族性。因此,答案选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