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院前急救体系在医疗体系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与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阶段可定义为,从发现需要救护者到救护车及救护人员到达事发现场并将病员转送到医院进行急救的过程。这一阶段对突发疾病和遭遇特殊伤病情况的患者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决定生命是否可以得到有效的救助。在关于站前急救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提取出几个关键点:救护车,急救站点,医院。保证在接到求救电话后,能够及时的派出救护车是急救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而如何缩短救护车从急救站点出发到达急救现场并将病员转送到医院以实施急救这个过程的时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因此,如何运用急救反应时间的约束来进行院前急救系统的选址规划和急救站点的配车规划是本文的重点讨论的问题。 本文以北京市延庆县120急救站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2011年急救任务,对其若干时间段内派车数分布、反应时间分布、各急救站点欲派无车数分布等急救供给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利用GIS系统对地址信息的处理优势,结合动态聚类分析和Google Maps建立了相应的急救系统站点规划模型并实现模型算法,最终得到延庆县120急救站点规划方案,并指出现有急救站点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可改进方面。然后,在总结对比现有的应急设施选址与车辆配置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 时间内最大并发量的概念。基于该理论及公平公正的原则,本文建立了院前急救站点选址模型与院前急救站点车辆配置模型,并以呼叫满足率为约束,合理地解决了院前急救站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