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延边大学工学院计算机网络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综合题
1. 试说明10BASE-T 中的“10”、“BASE ”和“T ”所代表的意思。
【答案】“10”表示10Mbit/s的数据率;
“BASE”表示连接线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
“T”代表双绞线。
2. 一个二进制文件共3072字节长。若使用base64编码,并且每发送完80字节就插入一个回车符CR 和一个换行符LF ,问一共发了多少个字节?
【答案】转换后共需要传送的字节数为
根据题意,每80个字节就插入两个字节,所以一共还需要插入的字节数为
又最后一组发送完应插入一个回车符CR 和一个换行符LF , 因此,一共需要传输的字节数为
4096+102+2=4200(字节)。
3. 为什么说,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不仅仅局限于保密性?试举例说明,仅具有保密性的计算机网络不一定是安全的。
【答案】计算机网络安全不仅仅局限于保密性,但不能提供保密性的网络肯定是不安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有六个指标:可靠性、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和可控性。保密性是在可靠性和可用性基础上保障网络安全。
如果仅具有保密性,而计算机网络供电系统或连接不稳定,经常会由于某种原因断开而丢失数据,那么计算机网络也是不安全的。
4 假定1km 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率为IGb/s。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200000km/s。.
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答案】当一个站在发送数据后,最迟要经过两倍的端到端的传播时延,才能检测到是否发生了碰撞。因为任意两个站之间的传播时延有长有短,所以局域网按最坏情况设计,即取总线两端的两个站之间的传播时延。因此,帧的传播时间应该大于等于端到端往返传播时延,这样才能检测得到冲突。
对于lkm 电缆,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为:
端到端往返时延为:
为了能按照 工作,数据帧的发送时延不能小于 以速率工作,可发送
的比特数为:
因此,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为10000bit 或1250字节。
5 音频/视频数据和普通的文件数据都有哪些主要的区别?这些区别对音频/视频数据在因特网上.
传送所用的协议有哪些影响?既然现有的电信网能够传送音频/视频数据,并且能够保证质量,为什么还要用因特网来传送音频/视频数据呢?
【答案】(1)音频/视频数据和普通的文件数据的区别:
①多音频/视频数据信息的信息量往往很大;
②在传输音频/视频数据时,对时延和时延抖动均有较高的要求。
(2)这些区别对音频/视频数据在因特网上传送所用的协议的影响:
在因特网上传输实时数据的分组有可能会出现差错甚至丢失。如果利用TCP 协议对这些出错或丢失的分组进行重传,那么时延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实时数据的传输在传输层就采用UDP 协议而不使用TCP 协议。由于分组的到达可能不按序,但将分组还原和播放时又应当是按序的,因此在发送多媒体分组时还应当给每一个分组加上序号。这表明还应当有相应的协议支持才行。要使接收端能够将音频/视频中本来就存在的正常的短时间停顿和因某些分组的较大迟延造成的“停顿”区分开来。这就需要增加一个时间戳,以便告诉接收端应当在什么时间播放哪个分组。
(3)用因特网来传送音频/视频数据的原因:
由于向电信公司租用电话线路的价格太高,而因特网传输信息要廉价很多,因此,虽然现有的电信网能够传送音频/视频数据,并且能够保证质量,人们仍然希望用因特网来传送音频/视频数据。
6. IGMP 协议的要点是什么?隧道技术在多播中是怎样使用的?
【答案】(1)IGMP 协议的要点:
①IGMP 是用来进行多播的,采用多播协议可以明显地减轻网络中各种资源的消耗,IP 多播实际上只是硬件多播的一种抽象;
②IGMP 只有两种分组,即询问分组和响应分组。IGMP 使用IP 数据报传递其报文,但它也向IP 提供服务;
③IGMP 属于整个网际协议IP 的一个组成部分,IGMP 也是TCWIP 的一个标准。
(2)隧道技术的实现:当多播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遇到不运行多播路由器的网络时,路由器就对多播数据报进行再次封装(即加上一个普通数据报的首部,使之成为一个向单一目的站发送的单播数据报),通过了隧道以后,再由路由器剥去其首部,使它又恢复成原来的多播数据报,继续向多个目的站转发。
7. 试比较先进先出(FIFO )排队、公平排队(FQ )和加权公平排队(WFQ )的优缺点。
【答案】(1)先进先出(FIFO )排队的优点:实施简单。缺点:不能区分时间敏感分组和
一般数据分组,并且对排在长分组后面的短分组也不公平;
(2)公平排队(FQ )的优点:在高优先级队列中总是有分组时,克服优先排队的局限,避免了低优先级队列中的分组长期得不到服务的现象出现。缺点:长分组得到的服务时间长,而短分组得到的服务时间短,并且没有区分分组的优先级。
(3)加权公平排队(WFQ )的优点:通过为每个队列分配一个与所需带宽百分比相对应的权重,使高优先级队列中的分组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服务。缺点:实施起来很复杂。
8.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案】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性能指标包括:
速率:网络技术中的速率指的是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它也称为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
带宽: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吞吐量:吞吐量(Throughput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Delay 或Latency )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数据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之和,即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十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和带宽的乘积。
往返时间RTT :它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
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