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学(医学高级)题库>肿瘤外科题库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男,72岁,右肺鳞状细胞癌合并骨转移、脑转移,ECOG=3,口服生物靶向药物治疗。因腰椎转移致重度骨痛伴左下肢疼痛急诊入院。既往患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胃溃疡。初步诊断为骨转移灶压迫脊髓,致神经病理性疼痛。该患者在短效阿片类药物滴定过程中出现爆发痛。关于爆发痛的治疗,叙述错误的是()。

A . A.吗啡注射液是治疗爆发痛的有效药物,常用剂量为10mg/次
B . 选用快速起效的短效阿片类药物
C . 选用的阿片类药物,其剂量为阿片日剂量的10%~20%
D . 对可预见的爆发痛应给予预先镇痛治疗
E . 对于骨转移所致的爆发痛,应考虑联合NSAIDs或放射治疗

患者男,40岁,因“持续发热(体温37~39℃)、盗汗、消瘦、右下胸胀痛1个月,咳嗽、咳咖啡色痰(200ml/d)2d”来诊。查体:T38.5℃,P90次/min;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下胸廓隆起,局部水肿,压痛明显,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可闻湿性啰音;肝肋下3cm,质地中等,有触痛,脾未及。诊断应主要考虑的疾病是((提示腹部B型超声:肝右叶近膈顶部直径6cm液性暗区,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出烂肉样液体,有腥臭味。既往常有腹泻、便秘交替,间断发作。))() A.细菌性肝脓肿。 肺脓肿。 阿米巴肝脓肿。 肝囊肿继发感染。 原发性肝癌肺转移。 肺结核。 肝结核。 肝包虫病。 外伤性CCF是指()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支与海绵窦直接沟通。 颈内动脉岩骨段与海绵窦直接沟通。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海绵窦直接沟通。 颈内动脉岩骨段分支与海绵窦直接沟通。 颈外动脉与海绵窦直接沟通。 食品在细菌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程度与特征主要取决于() 细菌来源。 环境温度。 细菌菌相。 菌落总数。 食品本身理化特性。 脑膜瘤肿瘤的好发部位,按从多到少的排列顺序为() 矢状窦旁→脑凸面→嗅沟→大脑镰→鞍结节。 鞍结节→嗅沟→脑凸面→大脑镰→矢状窦旁。 矢状窦旁→大脑镰→脑凸面→嗅沟→鞍结节。 大脑镰→脑凸面→嗅沟→鞍结节→矢状窦旁。 脑凸面→大脑镰→矢状窦旁→嗅沟→鞍结节。 男性,50岁,糖尿病6年,发热3天,咳痰少量带血丝,肺部未闻及啰音,胸片示右肺上野及中野有密度较淡浸润影,似有透光区,血WBC9.2×109/L。痰抗酸杆酸(+),采取哪项治疗措施()。 A.抗结核药+口服降糖尿。 万古霉素。 氨基苷类抗生素。 抗结核药+胰岛素。 广谱抗生素。 患者男,72岁,右肺鳞状细胞癌合并骨转移、脑转移,ECOG=3,口服生物靶向药物治疗。因腰椎转移致重度骨痛伴左下肢疼痛急诊入院。既往患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胃溃疡。初步诊断为骨转移灶压迫脊髓,致神经病理性疼痛。该患者在短效阿片类药物滴定过程中出现爆发痛。关于爆发痛的治疗,叙述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