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19岁,因“发热1周,气促、无力咳痰、吞咽困难、上睑下垂、四肢无力2天,发绀30分钟”来诊。患者重症肌无力史1年,症状缓解后自行停药。查体:昏睡状,自主呼吸微弱,双肺可闻及大量鼾音,双肺底少许细湿啰音,四肢肌力1级。动脉血气分析:pH7.4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5mmHg(1mmHg=0.133kPa),动脉血氧分压(PaO2)46mmHg。胸部X线片:双下肺炎症。此时可选择的通气模式是(提示经过治疗,患者自主呼吸、咳嗽能力和四肢肌力较前明显恢复,胸部X线片:双下肺炎症较前吸收。准备撤离呼吸机。)()。 A.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压力支持通气结合模式(SIMV+PSV)。 压力支持通气(PSV)。 持续正压通气(CPAP)。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 适应性支持通气(ASV)。
原发性肝癌常见的并发症是()。 肝性脑病。 上消化道出血。 继发感染。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伴癌综合征。
下列哪种骨显像的异常表现是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 骨显像剂异常浓聚于软组织,使肺、胃显影。 双下肢骨骼明显显影,呈"双轨征"。 脊椎骨异常浓聚,呈"鼠面征"。 双侧骶髂关节及骶骨异常浓聚,呈"H"形改变。 全身骨多处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分布无规律的显像剂异常浓聚影。
患者男,26岁,农民工,因“发热、头痛1d”来诊。查体:T39.1℃;意识清楚,精神不佳,颈强直明显;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凯尔尼格征(+)。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偏头痛。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急性脑血管病。 颅内占位性病变。
麻疹确诊的依据是()。 发热伴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流行季节,有麻疹的接触史。 病程第5天血清抗麻疹抗体阳性。 血白细胞数减少。 眼、鼻分泌物测定抗麻疹抗原阳性。
女性,14岁,全身皮肤出血点伴口腔血泡3天,黑便1天。查体: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及瘀斑,牙龈渗血,肝脾无肿大。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11×10<sup>9</sup>/L,血小板7×10<sup>9</sup>/L,骨髓示增生活跃,粒系、红系正常,全血可见巨核细胞32个。
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