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系统电磁兼容设计使能关键技术研究

关键词:电磁兼容;电磁兼容使能;过程;电磁兼容设计流程;对象;层次分析

  摘要

电磁兼容性是指器件、设备或系统既能够在它所处的电磁环境中满意地发挥其功能,而与此同时又没有把超过容限的电磁骚扰引入此环境中的任何其它器件、设备或系统的能力。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是电磁兼容设计的最高阶段,在产品设计论证阶段时对其电磁兼容性进行预测分析是电磁兼容设计的基础。然而,如何保障和管理武器装备或系统在全寿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电磁兼容性的设计是当前电磁兼容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对电磁兼容设计使能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 针对当前如何保障和管理武器装备或系统在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电磁兼容及防护特性,首次提出了电磁兼容使能技术的概念定义和内涵,明确其研究范畴,并指出电磁兼容使能技术是以电磁学、可靠性等多学科为基础,通过对其他学科,如管理学,运筹学等学科的综合应用,使武器装备的电磁兼容特性保持良好的关键技术。根据武器装备或系统全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将电磁兼容使能技术分为三类:电磁兼容设计使能技术,电磁兼容制造使能技术和电磁兼容应用使能技术。对于本文重点研究的电磁兼容设计使能技术,进一步提出了设计使能技术的指标,对于武器装备或系统的全寿命周期的保障与管理,电磁兼容设计使能技术的指标应当涵盖了理工学科和管理学科两方面的内容。理工学科主要是指力学、热学、电学、化学以及生物学等自然学科的知识,每一学科的内容都应在电磁兼容设计之中得到考虑;管理学科主要是能够实现对设计使能指标的优化,主要包括对流程的优化和对使能指标的分类的优化,优化方式主要包括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方法和面向过程的系统分析方法。通过设计使能指标的建立即建立指标之间的关联矩阵,明确分系统指标与顶层指标的关系,以使体系中的各指标相互协作,从而实现电磁兼容设计职能。 2、对电磁兼容设计提出了面向过程的系统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电磁拓扑和有向图论的电磁兼容设计流程优化方法。将“电磁拓扑”和“图论”结合起来,预测系统电磁兼容性的方法,称为“电磁拓扑图论法”。电磁兼容设计流程主要包括六个步骤:① 提出电磁兼容设计的各个环节,并确定所要研究的某一环节。 ② 对所要研究的环节进行电磁拓扑模型的创建与分解。③ 创建系统拓扑模型的树形结构和系统电磁作用的关联图。④ 根据创建的拓扑模型的树形结构和系统电磁作用的关联图,创建系统各个体积的干扰源模型和各个体积间的传输函数模型。 ⑤ 根据干扰源模型和传输函数模型,进一步分析系统的电磁作用流图。 ⑥将相应参数代入电磁作用流图中进行运算,预测分析电磁骚扰对系统某一区域产生的干扰效应。3、对电磁兼容设计提出了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磁兼容各指标对电磁兼容顶层指标的影响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AHP法) 是一种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在对于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方法中,对象就是指电磁兼容各个底层指标,通过研究电磁兼容各个因素,包括常规电磁兼容因素和其他非常规因素(如温度、气压、腐蚀等可靠性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对电子设备或系统的指标进行分配,可以把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中电磁兼容和可靠性的指标因素对顶层指标的影响分析出来,从而为进一步重点研究影响权重较大的因素对电子设备或系统电磁兼容全寿命周期的影响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