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大学文艺理论之美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技艺
【答案】技艺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富于技巧性的武艺、工艺或艺术等; 二是指从事某一技术工种的人。亚里士多德将人类活动分为理论、实践、制作一种,分别对应的理智能力是智慧、实践智慧和技艺。其中制作的地位很是耐人寻味,它不仅是一种与理论和实践并列的人类活动,更是一种隐秘的思维图式,即亚里十多德在探讨存在、知识、实践、德性等问题时,总是以技艺作为比附和参照。这样一种“技艺”之喻,既给古希腊思想家探讨问题带来了方便和进展,同时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2. 审美态度
【答案】审美态度是指人们在从事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人们在观赏自然景色,观看绘画、电影、戏剧,朗诵诗歌,欣赏音乐时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审美活动要求主体从日常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保持与实用功利无关的态度。审美态度就是人们在审美活动进行之初的特殊的心理状态。这种态度既不同于实用态度,又不同于科学态度。它与实用态度的不同表现在:它并不是致力于为下一步的行动和行为去进行准备,也不关心下一步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更不构成达到这个目的手段,一旦把注意力转移到实用生活目的时,审美态度便不再存在了。
3. 悲剧
【答案】悲剧是戏剧的主要类别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为基本内容。悲剧描写的主人公在为其所从事的事业,所进行的活动及追求美好理想与未来的过程中,或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遭受邪恶势力的迫害,或由于生活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或由于性格的矛盾、思想的软弱、行动的失误等,最终以失败或死亡告终,从而“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激起人们的同情、崇敬,产生出一种悲愤的力量。在文学史上,根据酿成悲剧的不同原因,常将悲剧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等。
二、简答题
4. 简述现实丑与艺术丑的关系。
【答案】现实丑与艺术丑的关系表现为:
(1)现实丑与艺术丑的联系
①艺术丑是对现实丑的描写
艺术丑是艺术美的重要类型,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艺术丑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丑在艺术中的反映。这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对现实丑的肯定,另一类是对现实丑的否定。其中,
对丑的肯定经历了由肯定其威力巨大到肯定其个性伟大的转变; 对开的否定则经历了由否定其外在形象的开,到否定其内在的恶,再到否定其本质的假的转变。
②现实丑是艺术审美批判的基础
由于发展变化是事物的基本特征,所以美与丑也可以互相转化。自然丑、生活丑经艺术的再创造可以转化为艺术美,给人以愉悦之感。当它转化为艺术之后它的背后就隐藏着艺术家对美的歌颂与揭示。艺术丑包含着艺术家正确的审美批判。抑恶扬善是艺术美的道德准则,揭示生活中的丑恶,最有力的方式就是塑造艺术丑。
(2)现实丑和艺术丑的区别
①现实中的只只有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赋予其一定的含义,才能称为艺术开。
②艺术中的丑可以使美个性化,可以使善回归; 现实丑虽然对人的感官刺激是负面的,但对人的意义却并不是仅限于负面影响。自然界的丑更能刺激人类的感官系统,激发人类的求知欲、好奇心与陌生感,丰富人的内心精神世界。社会生活中的丑则更具独特性、深刻性,也更富人文价值。
③当现实丑通过艺术加工成为艺术丑的时候,它就典型化了。这种艺术典型,并不是对丑的讴歌或赞颂,而是对它的无情嘲弄与否定。这种否定可以使人们追求美的愿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产生美感。
5. 请简要分析社会美。
【答案】社会美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即:人物美、日常生活的美、民俗风情的美、节庆狂欢的美、休闲文化中的美。具体如下:
(1)人物美:人物美可以从二个层面去关照。
①人物美的第一个层面是人体美;
②人物美的第二个层面是人的风姿和风神;
③人物美的第三个层面是处于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人的美。
(2)日常生活的美:如果人们能以审美的眼光去关照,他们就会展示出一个充满情趣的意象世界。
(3)民俗风情的美:民俗风情是重要的审美领域。因为这里包含有人生,历史的图景,有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4)节庆狂欢的美:节庆狂欢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超越。
(5)体闲文化中的美:旅游文化是休闲文化的重要内容,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审美活动,也就是超越实用功利的心态和眼光,在精神上达到一种自由的境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6. 简述柏拉图“摹仿说”对西方美学的影响。
【答案】“模仿说”是柏拉图把古希腊人关于模仿的观念提炼成了一种哲学理论,加工成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学说,用以说明万事万物的存在,以及艺术活动的本质。他认为艺术是一种感性活动,不能把握真实的存在(理念),甚至不能认识具体事物,只能模仿具体事物的影子,因此不
能给人们提供真正的知识,不能把握真理; 艺术总是模仿心灵的低贱部分也就是情绪和感受部分,不能模仿心灵的高级部分,也就是理性部分。“摹仿说”对西方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模仿说”对现实主义文论的影响
现实主义文论是模仿说的近代形态。这种理论虽然经常使用模仿说的语言,但表达的却是一种再现理论。模仿和再现的区别在于:模仿的对象总是个别事物,再现却可以同时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普遍规律; 模仿是一种纯粹的接受,再现则是一种能动的把握。再现论之所以是模仿说的延续,是因为它也强调艺术要真实地描绘客观现实。它对模仿说的发展则在于,指出艺术不仅能把握个别现象还能把握一般本质,因此大大地提高了艺术的真理在为诗辩护的道路上取得新的进展。
(2)“模仿说”对自然主义文论的影响
自然主义文论是现实主义的延续,同时也是“模仿说”在现代文学理论中最后的体现。它是现实主义关于艺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立场的极端化。自然主义产生的思想土壤是实证主义哲学和实验科学(尤其是实验医学)思想,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龚古尔兄弟、左拉、莫泊桑; 美国的德莱塞、诺里斯、杰克·伦敦等。
总之,柏拉图及其“摹仿说”不但对西方美学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对整个西方后世思想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艺观上,他把在哲学上提倡的理念论作为他的整个文艺思想的理论基础; 在关于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上,他从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出发,提倡功利论是审美教育的出发点; 在文艺创作上,他认为灵感是文艺创作的原动力。可以说柏拉图的文艺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7. 试对美感的特征作出综合描述。
【答案】(1)“无功利性”
“无功利性”的根源来自审美意象的“超越性”。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不再是单个的“自我”,而是超越了主客二分的“真我”,审美对象也不再是物理的、逻辑的外物,而是超越了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本然之物,在这种物我两忘,浑然一体的意象世界中,不会产生直接的实用功利,但是却可以使主体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
(2)“直觉性”
即审美直觉。直觉存在于瞬间感兴之间,不假思索,不掺杂推敲考量,是超逻辑、超理性的“现成”。审美直觉是“一触即觉”,超越了知识伦理,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虽然“直觉性”必须在超理性的感悟下勃发,却离不开审美主体心中久已积淀下的对历史人文,宇宙人生的感悟和意会。所以审美直觉中含有理性的成分,美感中也渗透着“思”。
(3)“创造性”
来源于美感产生于审美活动之中。美和美感同一于审美活动,美感创造的世界就是意象的世界,就是充满意蕴,生机勃发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是审美主体的情感付之于物,情景交融,并发挥想象而孕育出的。被照亮的意象世界因审美主体的不同而具有唯一性和独创性。
(4)“超越性”
是对个体有限生命的超越,是与一切外物相隔离的“自我”的超越,是对外在于人的实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