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1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1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1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15 2018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1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32 2018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1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47 2018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1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61
一、简答题
1. 简析“走转改,,活动所体现的新闻理念。
【答案】(1)“走转改,,的定义。“走转改”活动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中宣部等开视频会议,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国新闻战线积极响应。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媒体纷纷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动员部署,着力提升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
(2)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
(3)“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要在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上下功夫见成效,自觉贯彻党的新闻工作方针政策,落实好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根本任务。要在把握基本国情、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上下功夫见成效,进一步明确新闻工作的坐标,着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要在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上下功夫见成效,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要在培育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上下功夫见成效,继承弘扬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要在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见成效,倡导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实现最佳宣传效果。(4)“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强化领导责任、细化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要改进创新方式方法,结合媒体格局的变化、队伍结构的实际、业务工作的需要,打造富有特色的活动载体,广泛吸引编辑记者参与。要建立完善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机制,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为新闻战线的自觉行动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
2. 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答案】舆论导向是指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倾向。舆论导向直接影响广大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动,关系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党和人民的祸福。新闻工作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要自觉地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把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方针政策
和工作部署上来,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多样,我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正确而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更是对新闻工作的重要考验。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不同受众群体的舆论诉求和心理特点,把党所倡导的和群众所需要的紧密结合起来,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共识,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
(2)强调新闻工作的政治性,重视新闻队伍的政治素质。
①政治家办报
新闻事业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要宣传党的主张和决策,引导、鼓舞、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奋斗,新闻舆论要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
②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舆论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舆论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重大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党和政府的立场、主张和观点。
③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新闻工作者必须认清国内和国际的形势,从政治上总揽全局,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把坚定正确的政治力一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讲党性,讲政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很强的政治敏感以及分辨是非的政治判断力。这是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是坚持“政治家办报”的主要内涵。
3. 简述报纸的特点。
【答案】现代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面向广大群众并连续发行的印刷媒介。一般情况下,它以散页形式公开发行,并具有以下特点:
(1)出版周期短
报纸周期短的每日出版,甚至一日数刊,周期长的有周刊及七日以上的报纸,但总的趋势是向着日刊与一周数刊等短刊期发展。
(2)出版迅速
报纸要分秒必争地报道刚刚发生的新闻,因此,一张日报从采写到出版,不到24小时。
(3)提供新闻的量多,人们能够从报纸获知大量的新闻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指出的,“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
4. 信息传播领域的受众权利卞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信息传播领域的受众权利包括:
(1)知情权
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
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知情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而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专门性的大众信息传媒,有权利更有责任及义务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开拓公共信息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知情权是现代媒介的核心问题,也是新闻传播学所要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2)表达权
从一般意义上说,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
(3)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①受众通过和借助新闻媒介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公共领域内的部门和各项活动依法行使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即受众借助媒介行使的舆论监督权。这部分权利与媒介享有的新闻自由权是重合的,也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组成部分之一。
②受众针对新闻媒介的活动所行使的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我国宪法中明确保障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针对我国新闻媒介的特有属性,公众自然有权依法监督其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同时还必须指出的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信息属于社会公共资源,事关公众利益,带有公共性,新闻媒介作为专门性的社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和传播公共信息是其重要而无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个特定层面上,无论任何国家、任何属性的媒介都带有一定意义的“公共性,,,应当属于受众监督的范围之内。因此,对于媒介的建议权、监督权不是媒介自上而下赋予受众的,而是受众作为公民自然应享的权利。在当今世界性的媒介商业化浪潮中,商业性有日益威胁、损害媒介公共性的势头,这时强调和坚持受众对媒介公共活动及其公益性的批评和监督显得尤为重要。
5. 判断:新闻媒体有意无意地掩盖、歪曲事实就是误导和侵犯受众知晓权。
【答案】题中观点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知晓权又称知情权,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知情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而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专门性的大众信息传媒,有权利更有义务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开拓公共信息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