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中外园林史之中国古典园林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廊

【答案】廊是我国建筑中的走廊,不但是厅堂、馆阁、楼室的延伸,也是由主体建筑通向各处的纽带。而园林中的廊,既起到园林建筑的穿插、联系的作用,又是园林景色的导游线。

2. 囿

【答案】“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场所,最早的园林形式之一。通常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曾自然滋生繁育。《诗经·大雅》中记述了最早的周文王灵囿,秦汉以后,囿都建于宫苑中。

3. 写意山水园

【答案】“写意山水园”指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林,其特点是以山水为骨骼,以诗情画意为表现形式。

二、简答题

4. 扬州的“个园”的四季假山分别选用何种石材? 并简述选择的原因及特点。

【答案】个园以假山堆叠之精巧而名重一时,《扬州画舫录》所谓“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个园的假山即是例证。

(1)“个园”的四季假山分别选用的石材“个园”的四季假山春山选用笋石石材; 夏山采用太湖石石材; 秋山选用黄石石材; 冬山选用宣石石材。

(2)选择石材的原因“个园”的选石依据,是造园者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创造了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

(3)“个园”的特点分峰用石结合于不同的植物配置:春景为石笋与竹,夏景为太湖石山与松树,秋景为黄石山与柏树,冬景的雪石山不用植物以象征荒漠疏寒,则四季的景观特色更为突出。这正概括了山水画家所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朗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意境以及“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茧登,冬山宜居”的画理。从冬山透过墙垣上的圆孔又可以看到春日之景,寓意于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隆冬虽届,春天在即,从而为园林创造了一种别开生面、耐人玩味的意境。个园的思想是围绕着“竹”、“石”展开,并集中展现了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相特点。

5. 简要说明园林置石中散置的布置要点。

【答案】园林中,所谓的置石,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置石

一般体量小而分散,园林中容易实现,对单块山石的要求较高,通常以配景出现,或作局部的主景,是特殊性的独立景观。园林中置石的方法很多,如特置、对置、散置、群置等,散置即所谓的“攒三聚五,散漫理之,有常理而无定势”的作法。常用奇数二、五、七、九、十一、十三来散置,最基本的单兀是由三块山石构成的,每一组都有一个“三”在内。散置对石材的要求相对较低,但要组合得好。常用于园门两侧、廊间、粉墙前、竹林中、山坡上、小岛上、草坪和花园边缘或其中、路侧、阶边、建筑物角隅、树下、池中或与其他景物结合造景。其布置特点在于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起伏、顾盼呼应、一脉既毕、余脉又起、层次丰富、比例合宜、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小中见大。此外,散置布置时要注意石组的平面形式与立面变化。在处理两块或三块石头的平面组合时,应注意石组连线总不能平行或垂直于视线方一向,二块以上的石组排列不能呈等腰、等边三角形和直线排列。立面组合要力求石块组合多样化,不要把石块放置在同一高度,组合成同形态或并排堆放,要赋子石块自然特性的自由。

6. 简述《园治》里“园说”在篇首提出的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及所包含的意思。

【答案】“园说”共四篇,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及其细节。在篇首,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

(1)“景到随机”,意思是园林造景要适应地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长处、避开其短处,

(2)“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包含两层意思,

①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给人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

②建筑的配置必须服从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三、论述题

7. 列举明末清初扬州四大名园,清中后期粤中四大名园。

【答案】(1)扬州四大名园,郑元勋的影园、郑元侠的休园、郑元嗣的嘉树园、郑元化的五亩之园,被誉为当时的江南名园。其中,规模较大、艺术水平较高的当推休园和影园。

①关仔元勋的影园约在明代万历末年到天启初年,扬州盐商郑兀勋为奉养母亲,请住镇江的造园名家计成过江为他造园,园址选在扬州城外西南隅,荷花池北湖,二道河东岸中长屿上。影园被列为清初扬州八大名园之一,康熙中期以后,随着郑元勋的冤死,家道渐败,影园也渐废,如今只剩下遗址。

②关仔元侠的休园休园在新城流水桥畔,原为宋代朱氏园的旧址,占地五十亩,是一座大型宅园。休园以山水之景取胜。山水断续贯穿全园,虽不划分为明确的景区,但景观变化较多,尚保存着宋园的简远、疏朗的特点。其组景“亦如画法,不余其旷则小幽,不行其疏则不密,不见其朴则不文”,是按照山水的画理而以画入景的。园内建筑物很少但已开始运用游廊串连景点的做法,又与宋园有所不同

③关仔元嗣的嘉树园

④郑元化的五亩之园

(2)粤中四大名园,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二十四石斋),号称粤中四大名园。

①顺德的清晖园

a. 清晖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代园林建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地处市中心,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园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

b. 清晖园全园构筑精巧,布局紧凑。建筑艺术颇高,蔚为壮观,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庭园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整个园林以尽显岭南庭院雅致古朴的风格而著称,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并且兼备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色。

②可园位于东莞市区西博厦村,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至1864年才基本建成。面积2204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绕以青砖围墙。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等等。

③番禺的余荫山房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距广州17千米。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邹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距今己有150多年历史。园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充分表现了古代汉族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汉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④佛山的梁园梁园始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由梁氏叔侄四人出资建造,1984年重修后改称梁园。园区主要景点有“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等。梁园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园中亭台楼阁、石山小径、小桥流水、奇花异草布局巧妙,尽显岭南建筑特色。梁园素以湖水萦回、奇石巧布著称岭南; 园内建筑玲珑典雅,绿树成荫,点缀有形态各异的石质装饰; 不仅如此,梁园还珍藏着历代书家法贴。秀水、奇石、名贴堪称梁园“宝”三。

8. 试述春秋战国时期影响中国园林从“囿”到“苑”发展转变的思想流派。

【答案】春秋战国时期影响中国园林从“囿”到“苑”发展的思想流派主要有:“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1)“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但作为哲学思想则起源于周代而丰富十春秋战国。当时的思想家要求人们应该尊重天成的大自然,对待大自然应持和谐的态度,从而奠定“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由于天人合一的哲理的主导,园林作为人所创造的“第二自然”,里面的山水树石、禽鸟鱼虫保持顺乎自然的“纯自然”状态,从而明确了园林的自然风景式的发展方向。

(2)“君子比德”思想流行于春秋战国时,《诗经》中的比兴,《楚辞》中的借喻等均属此类思想的范畴。这种比喻、拟人、象征方法的运用,导致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这就是说,大自然山川花木鸟兽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在于它们的形象表现出与人的高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从而给予山水花木鸟兽等人格化的魅力。园林从这一时期开始便重视筑山和理水,繁育花木、鸟兽,把它们与人的道德情操逐渐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