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713建筑学综合之中国建筑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祾恩殿
【答案】 祾恩殿是明长陵中谒陵时举行祭祀仪式的大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构大殿,原称“享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明世宗到天寿山朝陵,更名为“祾恩殿”。“ 祾”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取“罔极之恩”之意。祾恩殿建成于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外观重檐四阿顶,坐落在三层汉白玉石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上。下檐斗拱单杪双下昂,上檐双杪双下昂,顶部是重檐庑殿式,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着皇帝的“九五”之位,采用60根楠木大柱支撑殿顶。
2. 三朝五门
【答案】三朝五门是指古代宫殿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殿堂与门楼。“三朝五门”一词语出郑玄注《礼记》。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以清代为例:三朝,对应三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分别是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3. 晋祠圣母殿
【答案】晋祠圣母殿是是我国现存最早采用围廊式平面的古建筑实例,位于山西太原。其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殿内采用“减柱法”,造成十分宽敞的大殿空间,有利于布置大群塑像。此建筑风格上承隋唐,下启元明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 佛光寺
【答案】佛光寺是指位于山西佛光山腰的佛寺,其依山势自下而上并沿东西向轴线布置。寺内现存主要建筑有成于晚唐的大殿、金代的文殊殿、唐代的无垢净光禅师墓塔及两座石经幢。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其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清称九檩),单檐四阿顶(清称庑殿顶),虽然经过多次修葺,大体仍保持唐代原来面貌庑殿。
5. 抱鼓石
【答案】抱鼓石,又称石鼓、门鼓、圆鼓子、石镙鼓、石镜,因一个犹如抱鼓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而得名。抱鼓石属于门枕石,分为“螺蚌”和“如意”两种形态,一般在四合院大门底部,位于宅门入口,由两块形似圆鼓的石制构件组成。抱鼓石是中国宅门中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是最能标识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饰品。抱鼓石是物化的礼制文化符号,它是一种内在世界通过装饰符号语言展示于外在世界的典型事例。
6. 刘秉忠
【答案】刘秉忠是元朝开国元勋和丞相,郭守敬的老师,元朝国号的拟定者,元大都修建者,著名元代政治家,元曲作家,阴阳风水学家和建筑专家。
7. 天井与甬道
【答案】天井与甬道是中国古代墓葬的组成部分。天井是指开凿于长墓道中的竖井,最初出现于北魏时期,或为对现实生活中院落的模仿,唐以后由于墓道的缩短并消失,天井也随之消失。甬道是指墓葬中联接墓门和墓室的通道,多见于魏晋隋唐墓。
8. 克孜尔石窟
【答案】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儿石窟,是古龟兹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群。该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早期以中心柱窟、大像窟和僧房窟为主;中期出现了较多方形窟;晚期规模变小,渐趋衰落。壁画早、中期以佛本生、因缘故事和佛传为主要内容;晚期壁画出现大乘佛教的千佛一类题材,说明大乘佛教对龟兹佛教艺术的影响逐渐加深。
二、填空题
9. 1863年建造的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_____, 是中国近代第一座铁结构厂房建筑。近代中国最早一座钢框架结构多层厂房是建于1913年的_____。
【答案】炭化炉房;上海杨树浦电厂一号锅炉间
10.面积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城市是_____。
【答案】唐长安城
11.上海世博会中国馆_____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_____
【答案】何境堂;彭一刚。
12.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_____、_____。
【答案】太和殿;祾恩殿
13.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园林是_____代的_____。
【答案】清;承德避暑山庄
14.排云殿在_____,八音涧在_____,静心斋在_____,冠云峰在_____,雪香云蔚亭在_____,文津阁在_____。
【答案】颐和园;寄畅园;北海;留园;拙政园;避暑山庄
15.中国木构体系模数在宋代采用“_____”,基本模数为“_____”(1材=15分),清代采用_____为基本单位的模数制。
【答案】材份制;分;以坐斗斗口宽度
16.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殿堂为建于公元_____年的佛光寺大殿,最古老的木构厅堂是建于公元782年的_____大殿。
【答案】857;南禅寺
17.采用图纸和模型,按比例进行设计,至迟在_____代就已开始。
【答案】周
18.与普通建筑台基相对应,富于装饰的华丽的建筑基座_____座,形式来源于佛教莲花座。
【答案】须弥
三、简答题
19.请列出5本现代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书籍及作者。
【答案】(1)《中国古代建筑史》,其作者是刘敦桢。
(2)《华夏意匠》,其作者是李允鉌。
(3)《梁思成文集》,其作者是梁思成。
(4)《刘敦桢文集》,其作者是刘敦桢。
(5)《清式营造则例》,其作者是梁思成。
20.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
【答案】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如下:
(1)唐代的建筑风格的整体特点是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格调高迈,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不仅都城、宫殿、陵墓寺庙如此,全国各地的城市和官署也都是如此。其建筑在南北朝的基础上,创造出和谐统一的风格。其柱础矮平,柱身矮,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整体造型舒展大气。
(2)北宋的建筑的风格是较为柔和而灿烂的。南宋的建筑由柔和绚丽的倾向,发展到偏于小巧精致、工整繁缛。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间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
21.简述我国西南地区的干栏式建筑的成因及其特点。
【答案】干栏式建筑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以及东南亚,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出现,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
(1)成因
①适应多雨潮湿的地理环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