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卫执业助理医师题库>生理学题库

问题:

[单选,A1型题]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时,突触后膜出现的电改变是()

A . 极化
B . 去极化
C . 超极化
D . 反极化
E . 复极化

30岁男性,突然寒战、高热、咳嗽、左上胸痛,三天后咳铁锈样痰,诊断为左上大叶性肺炎,T39℃,BP120/80mmHg,P120次/分,5分钟后突然心悸气短,T39.6℃,BP120/80mmHg,P60次/分,心电图检查,为房室传导阻滞Ⅱ度,2:1下传,本病人应考虑() 中毒性休克。 左心衰竭。 心包炎。 中毒性心肌炎。 中毒性颅压增高。 男性,32岁,右肾绞痛后尿闭1天,腹部平片可见双侧输尿管中部各有结石一枚,约1cm大小,左肾内还有鹿角形结石,急诊处理应先采用() 中西结合解痉排石。 服中药排石。 膀胱镜下输尿管插管缓解肾功引流尿液。 利尿药物应用。 立即手术输尿管切开取石。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哪项正确() PaO下降、PaCO升高。 PaO正常,PaCO升高。 PaO下降,PaCO正常或下降。 PaO升高,PaCO正常或下降。 PaO正常,PaCO下降。 关于黄斑囊样变性,错误的是() 多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葡萄膜炎。 液体蓄积在黄斑中央部的内丛状层。 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发生在术后4~6周。 可保守治疗。 可行玻璃体手术治疗。 全世界盲人将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白内障患者不断增加。 青光眼患者不断增加。 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 老年人不断增加。 经济不断发展。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时,突触后膜出现的电改变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突触传递电生理的理解。发生突触传递时,突触后膜上可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两种电位变化。前者是由于突触前末梢释放的兴奋性递质作用于后膜受体,主要提高了后膜对Na+的通透性,使后膜去极化,这种去极化可使膜电位向阈电位靠近,表现为容易爆发动作电位,故称为EPSP;后者则由于末梢释放的抑制性递质作用于后膜受体,主要提高了后膜对Cl-的通透性,使后膜超极化,这种超极化使膜电位远离阈电位,表现为抑制,故称为IPSP。而极化是指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外两侧所保持的外正内负状态;复极化是指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反极化是指膜电位由原来的外正内负状态转变为内正外负状态,即膜电位在0mV以上的部分。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