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45岁,劳累性呼吸困难、心悸1年余。体检:心尖区S1亢进及二尖瓣开放拍击声,并有舒张中晚期隆隆样递增型杂音,P2亢进,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呈城墙样改变,前后叶同向运动,开放受限,瓣口面积为0.8cm2。诊断应考虑为()。 A.二尖瓣脱垂。 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 左房黏液瘤。
65岁女性,有高血压史十余年。入院6小时前在看电视时突然感右上下肢麻木、乏力、说话口齿不清、口水外流、有头痛,吐过一次后呈嗜睡状态。入院时BP21/11.7kPa(160/90mmHg),平素用抗高血压药三个月后,病情稳定,右偏瘫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血压仍偏高() A.可中断抗血压药。 继续服用抗血压药。 继续服用止血药物。 常用抗菌素。 继用降颅压药物。
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受损。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 大量ATP降解生成腺苷。 氧自由基形成。 SOD活性下降。
患者女,24岁,因“闭经1年”来诊。平素月经不规则,15岁初潮,经期2~4d,量少,周期30~60d,G1P0,2年前人工流产1次。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闭经。精神、食欲好,排尿、排粪无异常。查体:身高158cm,体重78kg;痤疮,多毛,无泌乳;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畅,宫颈Ⅰ度糜烂,子宫前位,大小正常,无压痛,双侧附件无压痛,未扪及包块。为预防远期并发症,可行的预防方法为()。 A.宣传教育。 抑制胰岛素分泌。 控制体重、调整生活方式。 口服地塞米松。 长期、定期随访观察。 早期药物治疗。
采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可以治疗的心律失常是() A.心房扑动。 B.心房颤动。 C.窦性心律不齐。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血清锌降低的疾病中,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