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苏童和毕飞宇是我国当代文坛文坛较有影响力的两位作家,虽为都是男性作家,但都非常擅长塑造各种女性形象,他们用饱满而又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对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给予了很大的关注。而且,两位作家在对女性的生存之痛的共同关注中,在创作上有很多值得大家思考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消解了传统小说中女人和男人的对立冲突模式,选择了女人与女人相互之间的对立冲突模式。苏童和毕飞宇并没有刻意地挖掘和赞美妇女身上的美德,但也没有将妇女刻画成内心彻底黑暗的魔鬼。他们的小说只是对女性投入更多积极和热情地关注和关怀,他们用客观平实的笔调描写着女性在没有自我的男权社会的苦苦挣扎的生存状态,展现着她们的生存困境。对女性的不幸与坎坷的命运表现了他们最真诚的同情与关怀,也对女性的命运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通过对女性自身致命弱点的展示,他们揭示了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苏童和毕飞宇通过一个个女性“红颜薄命”的故事,一起指出了造成女性生存悲剧的原因正是社会环境和女性自身的原因共同造成的。
本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概况的叙述了毕飞宇小说中所主要涉及到的女性形象其中包括城市女性,农村女性以及为了生活走向堕落的风尘女子。毕飞宇笔下的女性为了自己的理想,追求努力着、奋斗着,为了她们自己所向往的幸福,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尊严。无论她们最后是否得到了她们想要的幸福,她们本质上的结局都还是一样的,永远都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对象,永远都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第二章则概述了苏童笔下形形色色的女性,她们中有经历被人同情但行为被人憎恨的薄命红颜,也有自甘堕落的风尘女子,更有一大批的市井女人,这些女人都不同于很多作品中完美女性的形象,作家总是会暴露出她们很多缺点、恶行,甚至从她们身上我们读到了很多人性最阴暗最丑陋的一面。第三章则对两位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时的共同特点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了三点具体的相同特点分别是女性对男性和权势固有的依附意识,以及人物冲突模式的转变最后就是女性千红同悲的悲剧命运。最后的结语就女性的生存困境寻根溯源主要原因是来自女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将男尊女卑的思想植入人心,使女性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还有就是女性对自身价值认同的缺失。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