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74新闻与传播实务之《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4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增强可读性的业务手段主要有哪些?
【答案】要使思想性与可读性有机地统一,业务手段上应当注意下述三方面:
(1)引而不发,含而不露。
这里既包含态度问题,即尊重受众,相信受众的理解、接受能力,又有艺术要求,即新闻的思想观点在文字上不直接显露,而是将其藏在精心选择的事实以及对事实艺术的叙述之中,让读者、观众、听众看完、听完新闻报道后自己去想,自己去得出结论。他自己下了结论或悟出道理,自然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了。
(2)借用知识,纠正偏见。
思想性、指导性若从根本上讲,是通过新闻报道,用新的信息和知识,去满足受众的求新欲和求知欲,进而矫正原来的错误认识或是畸形歪曲的言行。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开放环境,人们几乎每天都可能遇上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凭原有的知识去解释、适应这些新东西己力不从心。为了适应这个环境和形势,人们渴望新闻报道提供更多的新信息、新知识充实自己,以便在摸索前进中能有方向,少走弯路。记者若能明确受众的这一心理变化与需求,自觉地、艺术地将知识性与思想性熔于一炉,则新闻报道在思想性、指导性上往往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3)增强趣味,寓教于乐
人们均有讲究情趣的心理特征,如果记者能改变过去那种呆板、乏味的说教形式,而在新闻报道中增强健康向上的情趣,将思想性、指导性寓在趣味性之中,那么,新闻报道则会备受欢迎,思想性、指导性也一定会较好地得以体现。思想性、趣味性应当统一,也可以统一。
2. 人物专访有何特点与作用?
【答案】(1)人物专访又称人物访问记,其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针对性。专访要比一般通讯体体裁更讲究针对性,选择的人和事及问题,应具有明确的背景和强烈的现实性,要有明确目的。
②代表性。访问什么人、提及什么事,要求具有代表性,也即典型性。
③适合性。专访通常讲究访问时机的选择和访问场合的选择,时机和场合的恰当选择,不仅能给专访平添现场感,而且新闻价值也陡增。
(2)人物专访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新人新事层出不穷,新间题新矛盾也日趋繁多,需要及时、迅速地作专
第 1 页,共 5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