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同济大学企业管理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标杆管理

【答案】标杆管理(Benchmarking )是指通过学习他人而寻求生产改进和提高的管理方法。20世纪70年代最先由美国施乐公司开始实施,80年代后期在美国企业中广泛推行。标杆管理的主要内容为:选定一个值得学习的企业,立下一个发展的目标,通过建立学习网络观摩学习,将该企业的长处纳入到自己的行为之中,使组织获得全面革新,最终达到领先的目的。标杆学习的内容涵盖流程、产品、服务以及企业内各个部门的功能发展和协调。

标杆学习在空间范围上可分为内部的标杆学习、外部的标杆学习、功能(通用)的标杆学习三种。①内部的标杆学习是与组织内表现最好的企业相比较,进行学习改进; ②外部的标杆学习是对相同产业中最好的企业(往往是直接的竞争对手)的比较与学习; ③功能的标杆学习是对拥有最先进的产品、服务、流程的企业(可以是产业内的,也可以是产业外的)的比较与学习。

2. 古典决策理论

【答案】古典决策理论又称规范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来的,主要盛行于1950年代以前。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1)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②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自上而下的执行命令的组织体系;

④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是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古典决策理论假设

①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是完全理性的;

②决策环境条件的稳定与否是可以被改变的;

③决策者能够充分了解有关信息情报;

④作出完成组织目标的最佳决策。

可以看出,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不一定能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

3. 参谋职权

【答案】参谋职权是一种有限度的、不完整的职权。从性质上说,参谋职权是一种顾问性的或服务性的职权,拥有参谋职权的管理者可以向直线管理者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但其本身并不包括指挥权和决策权。参谋职权实际上是一种辅助性的职权。一个组织机构在其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

直线职权己不足以应付所面临的许多复杂问题时,就需要设置参谋职权。

(1)参谋的形式有个人参谋和专业参谋两种。个人参谋是直线人员的参谋和助手,为直线人员提供咨询,协助直线人员执行职责,最典型的例子是管理者的个人助理; 专业参谋常常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或部门,它往往聚合了一些专家,为各级直线主管提供专业性建议与服务。

(2)参谋和直线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作为一个主管人员,他既可以是直线人员,也可以是参谋人员,这取决于他所起的作用及行使的职权。当他处在自己所领导的部门中,他行使直线职权,是直线人员; 而当他同上级打交道或同其他部门发生联系时,他又成为参谋人员。例如医院院长在医院内是直线人员,但在卫生局进行计划或决策而征询他的意见时,他便成为参谋人员了。

4. 费德勒模式

【答案】费德勒模式是指美国管理学家费德勒在大量研究的基础卜提出的有效领导的一种权变模式。这个模式把领导人的特质研究与领导行为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其与情境分类联系起来研究领导的效果。

费德勒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依赖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影响的方式及情境给予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的一致性。任何形态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领导方式与环境是否适应。决定领导方式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①职位权力。这是指领导者所处的职位能提供的权力和权威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使组织成员遵从他的指挥。一个具有明确的并且高职位权力的领导者比缺乏这种权力的领导者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追随; ②任务结构。即对工作任务明确规定的程度,任务清楚,工作的质量就比较容易控制,也更容易为组织成员规定明确的工作职责; ③上下级关系。指领导者受到下级爱戴、尊敬和信任以及下级情愿追随领导者的程度。

5. 利益相关者

【答案】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 ),又称利益枚关者,是指那些与特定组织有一定利益关系的有关者,其利益得失与组织的存在相关。换言之,利益相关者是在一定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政策影响的任何有关者。这一概念最早由伊戈尔. 安索夫在《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自弗瑞曼《战略管理一一利益相关者方式》出版后,“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管理”、“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术语得到广泛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己经成为分析企业组织行为的一个既定理论框架,应用于公司治理、企业伦理、战略管理等方面。

6. 战略性计划

【答案】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性计划的任务不在于看清企业目前是什么样子,而在于看清企业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战略性计划的内容包括愿景和使命陈述、战略环境分析、战略选择、制定一系列战术计划将战略计划付诸实施。

战略性计划的两个显著的特点是长期性与整体性。长期性是指战略性计划涉及未来较长时期; 整体性是指战略性计划是基于组织整体而制订的,强调组织整体的协调。

二、简答题

7. 在制订和实施纠偏措施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要判断偏差的严重程度,是否足以构成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威胁,从而值得去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②要探寻导致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2)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需要纠正的可能是企业的实际活动,也可能是组织这些活动的计划或衡量这些活动的标准。

(3)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纠偏措施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

①使纠偏方一案双重优化;

②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

③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8. 90后【1990年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开始逐步进入职场,一般认为,90后员工具有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自信心脆弱、价值观更加现实,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信息和知识丰富等特点,那么,针对90后员工的特点,应该如何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激励呢?

【答案】对90后员工可以运用以下二个激励理论进行管理和激励: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他己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低级的需要,而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在物质丰厚的现代社会,几乎所有员工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因此,企业应该对90后大学生的高级需要进行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①社交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及接纳方面的需要。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孤立地进行的。且人们希望在一种被接受或归属的情况下工作,属于某一群体,而不希望在社会中成为离群的孤岛。90后员工相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但是在工作团队中也不希望自己被孤立于团体之外。因此,管理者要营造一种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让员工之间多交流、多合作。从而对团队产生一种归属感,增强员工的忠诚度。

②尊重的需要

尊重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因素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 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地位、认可和关注或者说受人尊重。自尊是指在自己取得成功时有一股自豪感,它是驱使人们奋发向卜的推动力。受人尊重,是指当自己做出贡献时,能得到他人的承认。90后员工爱张扬自我个性,而自信心又脆弱。因此,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管理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采取奖赏为主,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