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民族大学教育学原理(跨学科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活动课程

【答案】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活动课程形成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活动课程以生活中的儿童兴趣与动机为课程中心,课程范围和教学内容选择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组织,它突破了学科界限、重视直接经验、主张“做中学”。其基本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活动课程的优点是: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有利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交往和组织能力、创新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同时由于重视儿童的兴趣、动机,重视儿童心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其局限是:课程内容安排往往没有严格的计划,不易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2. 问题一发现教学

【答案】问题一发现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优点在于:从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进行独立研究需要学生自己去计划和探索,有助于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 便于因材施教。问题一发现教学的缺点是:不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主要通过自己探索获得知识,费时过多; 如果缺乏高水平教师指导,学生的独立性研究也容易产生盲目性,失去自觉主动性和积极性。

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际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教学中的生活实际有三个方面内涵:一是教学规定的与实践相关的活动性作业; 二是学生本身的实际; 三是社会实际。教师积极开发实践环节,通过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让学生体验过程,获得某种经验、经历或体验。

二、简答题

4. 简述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主要途径。

【答案】(1)发展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主要承担教师的职前培训任务,是发展基础教育第一位的下作。要增强师范生的吸

引力,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同时,必须尽快改善师范院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师范院校的学生水平和专业水平。

(2)加强在职培训

教师的在职培训,实际上就是教师的终身教育,是经常性的工作。现代教育必须要求把教师的提高从自然成长状态变为自觉提高状态。

①当前我国教师在职培训的基本方针是:根据教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长远的系统学习文化专业知识和搞好当前教学工作的教材教法结合起来,通过进修,促进教学。

②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形式包括:教师自学、学校自培、教材教法短训班、系统进修高师中师课程培训班、各种形式的讲座或报告会、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

③我国教师的在职培训采取的步骤:

第一步,通过培训使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达到岗位合格,能基本胜任本职工作;

第二步,使绝大多数教师在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达到合格学历的要求;

第三步,在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后,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向更高层次过渡,形成各层次教师的骨干梯队,形成一支在年龄、专业、层次几方面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5. 教育观察研究实施的程序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案】(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2)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

(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

(4)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6.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案】(1)强烈的示范性

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2)独特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原因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3)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限于学校。学生接受外界影响没有时空的限制,教师的劳动也无时空界限。在每一个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劳动不能机械地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随意中断。

7. 我国现行学制的类型有哪些?

【答案】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教育:

(1)学前教育(幼儿园):招收3~6, 7岁的幼儿。

(2)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招收6、7岁儿童入学,学制为5~6年。在成人教育方面,有成人初等业余教育。

(3)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业余中学。全日制中学修业年限为6年,初中3年,高中3年,职业高中2~3年,中等专业学校3~4年,技工学校2~3年。属成人教育的各类业余中学,修业年限适当延长。

(4)高等教育:指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高等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力者。专科学校修业为2~3年。大学和专门学院为4~5年。业余大学修业年限适当延长,条件较好的大学、专门学院和科学研究机关设立研究生教育机构。在职研究生修业年限适当延长,完成学业者也可获相应学位。

8. 学校美育过程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答案】实施美育过程是教师根据美育目标和审美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通过审美活动,形成学生审美观,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为了使美育的进行符合美育过程原理和教育原理,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美育内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要求美育内容是健康的、积极的,表现内容的艺术形象生动、鲜明,有感染力、说服力,有较高审美价值。

(2)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的正确结合。审美活动是情感与思堆交织活动过程,要充分发挥美育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作用,重视引起学生情绪体验,又要掌握审美知识,借助逻辑思维,对审美对象充分感受、理解。

(3)掌握艺术内容和掌握艺术方法相统一。艺术内容总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表现出来,一定的方法总是为表现艺术内容服务。通过演戏、唱歌、画画等,把掌握内容和掌握方法统一起来,才能保证艺术价值的表现和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唱歌,只有很好理解了歌曲内容,又掌握了演唱方法,才能表现其艺术价值和获得唱歌的教育影响。

(4)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内在美是人的理想、道德、情操、知识等主观世界的美,外在美是人的相貌、体态、服饰、行为举止的美。外在美受内在美制约,内在美通过外在美表现。美育按美的规律育人,应将外在美与内在美统一起来。

9. 简述教育制度的阶级性。

【答案】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系统的总和。它包括教育制度环境和教育制度安排两方面。在阶级社会里面,教育制度具有阶级性。

(1)从教育制度制定的过程来看,任何教育制度都是其制定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有一定的取向性。任何教育制度的制定和变革都可以说是对教育取向的一种选择。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制度的取向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即教育制度总是体现着某一阶级的价值取向,总是为某一阶级的利益服务。否认教育制度的取向性,把某种教育制度宣传为公平地为所有人提供教育服务的做法是自欺欺人的。任何教育制度的制定和变革都是对教育取向的一种选择。

(2)从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来看,教育制度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教育制度是由各国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