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813人文地理学之人文地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区域发展战略
【答案】区域发展战略是对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作的筹划和决策。是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估量,考虑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应解决的重点和所需经历的阶段以及必须采取的对策的总筹划和总决策。
2. 城市性质
【答案】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3. 持续农业
【答案】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持续农业的目标一是要增加食物生产,注意食物安全; 一是促进农村综合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 三是合理利用、保护、改善自然资源和环境。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农业的集约性、高效性、持续性和多样性,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优,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4. 主体功能区
【答案】主体功能区即各地区所具有的、代表该地区的核心功能。各个地区因为核心(主体)功能的不同,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核心(主体)功能是自身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也是更高层级的区域所赋予的。主体功能不同,区域类型就会有差异。大致可分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业地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态地区等。
5. 政治地理结构
【答案】任一政治地理单元都有一定的政治地理结构,政治地理单元是由某一空间范围内的政治现象与地理环境的有机结合而成的,政治地理结构可分为政治空间结构和政治实力结构。
6.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答案】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的人地关系系统,是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结构。人地系统是由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两个子
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机制。在这个巨系统中,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相结合,就形成了人地系统发展变化的机制。
7. 农村聚落体系
【答案】农村聚落体系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村庄和集镇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农村聚落数量众多,规格不一,分布地域不同,职能和特点各异,根据其人口规模、经济职能、服务范围等因素可将一定范围内的村镇划分为若干等级,等级越高,规模越大,其影响地区越广,数量则越少,不同等级的村镇问往往存在着紧密联系,从而在空间上构成一个具有一定特点的村镇体系。分析研究村镇体系的合理结构与空间布局,对村镇规划有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8. 施吕特尔
【答案】德国地理学家,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景观学说的提出者之一,认为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论述了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区别,并最早把人类创造景观的活动提到方法论原理上来。著有《人类地理学的目的》、《早期中欧聚落区域》等。在研究方法上,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来分析景观。先区别出原始景观一一在经过人类活动重大改变以前存在的景观,然后探索原始景观转变成文化景观,即人类文化所创造的景观的变化过程。施氏在使地理学走向科学化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9. 城市金字塔
【答案】城市金字塔是指把一个国家或区域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形成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现象,即城市规模越大的等级,城市的数量越少,而规模越小的城市等级,城市数量越多,再把这种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化动的关系用图表现出来。金字塔的基础是大量的小城市,塔的顶端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城市,城市金字塔提供了一种分析城市规模分布的方法,可以对不同国家、不同省区或不同时段的城市规模等进行分析。
10.新型城镇化
【答案】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二、简答题
11.人文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答案】(1)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2)地理学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休系。
(3)人文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其与自然地理学以及经济地理学共同构成了地理学大类。
12.旅游对区域文化影响
【答案】(1)旅游与文化的变更和交流
①文化变更的原因
a. 生态环境的改变。
b. 两种不同文化的接触。
c. 社会进化过程影响的结果。
②旅游与文化的变更和交流的表现
文化移植理论认为,当两种文化相碰撞时,两者都会通过“借用”的方式向对方靠拢。这种借用并不是对等的,而往往是较先进的文化影响较落后的文化。
③旅游成功的因素
a. 游客
团队游客和散客与旅游地居民交流的机会大不相同。这种交流的程度随行程安排、游客的旅游动机、欣赏力水平、爱好和生活经历不同而变化。
b. 时间、空间和交流
游客和旅游地居民的交流还受游客逗留时间、双方交往的自然和社会空间、双方的语言能力、双方交流的愿望的影响。
c. 文化经纪人
旅游地主人在交流中也起一定作用,这就需要文化经纪人的努力。文化经纪人往往是能使用两种语言的人。他们在旅游动中或充当翻译和导游,或充当旅游团领队和旅游产品的销售者。文化经纪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主客交流的程度。
(2)旅游对文化的影响
①传统艺术形式的复兴
旅游业使工艺品的生产得到复兴,从而为旅游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工艺品的设计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局。
②传统艺术形式的退化
a. 旅游业起了保护传统文化形式作用的同时,也导致了假冒工艺品的产生。
b. 旅游市场的需求不但使旅游地工艺品的形式发生变化,而且使一个新的工艺品制造阶层应运而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