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市培养单位人文学院729单独考试公共政策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的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

【答案】(1)政策的内部评估是由行政机构内部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它可分为由操作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估和由专职评估人员实施的评估。

(2)外部评估是由行政机构外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它可以是由行政机构委托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专业性的咨询公司,大专院校进行的,也可以是由投资或立法机构组织的或由报纸、电视、民间团体等其他各种外部评估者自己组织的。

(3)内部评估最大的优点在于评估的主体本身就是公共部门内部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但评估往往会附着一些自利行为,代表着某一部门的局部利益,这使内部评估容易走向片面性并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外部评估优点在于外部评估者更为客观,但是外部评估也存在获取资料困难等问题。可见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各有其利弊,在实践中,应把内、外评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2. 正式议程

【答案】正式议程又称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己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是政府部门按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在程序上表现较为正式和固定,在方法上表现比较严谨和精确,在内容上表现较为具体和集中。

3. 价值分析

【答案】公共政策中的价值分析,主要是指决定某项政策的价值,提供的信息是评价性的。政府所做的往往是社会的公共事业,基本目标是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与文化需要。公共政策的倡导、评价功能,决定了价值研究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的突出地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出,人的全部活动都是在追求着某种价值目标。价值目标越大,越是同活动主体的需要相一致,人们所激发的潜能也越大。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价值取向,为社会不同群体的实践活动提出行动导向。离开了导向,就失去了政策存在的意义。

4. 混合性工具

【答案】混合性工具是指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但最终仍由私人做出决策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该工具结合了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这类政策工具兼备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下具的优点。主要包括四种形式:信息与规劝、产权拍卖、补贴、税收与使用者付费。

5. 公平

【答案】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在一般意义上讨论不平等问题时,往往是基于一些抽象的哲学观念来判断差异是否合理,但这些观念又往往是难以把握的; 对是否存在不平等的判断也遇到与社会福利的加总类似的问题,即不同个体在进行判断时所依据的观念可能并不完全相同,从而在社会层面上很难取得一致。

6. 系统议程

【答案】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诀的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公众议程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讨论过程,是一个问题从与其具有特殊联系的群体逐渐扩展到社会普通公众的变化过程,即一个问题引起相关群体的注意,进而引起更多人的兴趣,最后受到普通公众的关注。

7. 决策方法

【答案】决策方法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的方法。根据决策所面临问题的特点可以分为几种:①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②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③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④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⑤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8. 政策目标确定

【答案】政策口标确定是指在公共政策基本思想的指导下,选择好政策目标,确定政策制定和实施所要达到的社会效果的过程。政策目标确定面临的困难有:①价值因素:②政治因素; ③多目标间的冲突。

二、简答题

9. 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正确地构建政策问题有何意义?

【答案】构建政策问题,是指用来产生关于政策问题性质及其潜在解决办法的政策分析程序及方法,其对于公共政策过程的意义有:

(1)政策问题界定及架构是政策分析过程中的第一要义。如果政策分析伊始没有正确地构建政策问题,随后的为问题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根本无从谈起。

(2)构建政策问题是进行政策分析的第一步,直接影响政策过程后续阶段的程序与任务。要制定公共政策,首先必须挖掘和确认政策问题,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寻找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把握政策问题分析的基本方法。

(3)政策问题构建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公共政策的特质之一是问题取向——“公

共政策关心解决或改善社会问题”,只有正确地构建政策问题,才能启动之后的整个公共政策过程。

10.政策问题的特征?

【答案】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

(1)关联性

①在某一领域中的政策问题,政策问题并非是单独存在的孤立实体,事实上,某一领域的政策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其他领域的政策问题,不同领域的政策问题是相互关联着的。如能源问题会影响到卫生与就业等政策问题。

②政策问题的关联性特征增加了解决政策问题的难度。它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解决问题时,必须树立整体协调的观念,将某一问题视为整体问题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2)主观性

①政策问题是思想作用于环境的产物。政策问题既与客观的社会现象有关,也与人们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选择有关。有些社会问题己经存在,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被制定政策的机构和人员所认识,即公众的政策诉求没有引起相应重视; 有些社会问题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并不是最带有普遍性与急迫性的间题,但却有可能被某些政策制定者确定为政策问题。

②此外,在对政策问题认识的正确程度和深刻程度上,也存在主观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制定者的认知能力和价值取向。虽然政策问题有其客观情势,但最主要的是人类以概念诊释问题情境的感觉产物,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3)人为性

只有当人们对改变某些问题情势的希望做出判断时,才可能产生政策问题。政策问题是人类主观判断的产物,它不能脱离那些试图界定该问题的利害关系人。政策问题是基于人类社会需求而构建、维持和改变的。政策问题的人为性使得我们必须重视公共政策对利害关系人的重要影响。

(4)动态性

政策问题的情境不同,问题自然也不同。一个政策问题可能具有不同的答案,答案本身也很可能转变成为一个问题,因此,政策问题与解决方案经常互相流动。如果问题未被正确地加以陈述,则解决问题的方案会逐渐失去其时效。

总之,政策问题的特性决定了面对政策问题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政策问题选择不同的政策方案。

11.官僚制下的政策执行利弊分析。

【答案】(1)政策执行是指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实现的动态过程。

(2)官僚制是指政府为完成其任务,由所需的权力、人员、职位以及工作程序所建立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