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天津大学建筑学院355建筑学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建筑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都柱

【答案】都柱是指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的作法。

2. 生起

【答案】生起是指建筑的柱子由明间向两侧逐渐升高的做法。宋《营造法式》规定当心间两 柱不生起,次问柱升高2寸,往外各柱依此递增2寸,使建筑的整个檐口及屋脊成为两端向上缓和翘起的曲线。明、清时期建筑较少使用生起做法。

3. 抄手游廊

【答案】抄手游廊是中国传统建筑中走廊的一种常用形式,多见于四合院中,与垂花门相衔接。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沿着院落的外缘布置,是开敞式附属建筑,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观赏院内景致。

4. 《园冶》

【答案】《园冶》是我国古代造园专著,明末造园家江苏吴江人计成著,崇祯四年成稿。其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缀山、选石、借景10篇。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

二、填空题

5. 地方城市的基础设施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防御工程;水利工程;道路与下水道;邮驿设施

6. 《考工记》关于城市营建的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_____,_____,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答案】国中九经九纬;泾涂九轨

7. 明清北京紫禁成的正门是_____,属于_____门型制。

【答案】午门;承天

8. 汉代木构建筑渐趋成熟,根据当时的画像砖、画像石、明器等间接资料来看,后世常见的_____和_____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

【答案】抬梁式;穿斗式

9.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殿堂为建于公元_____年的佛光寺大殿,最古老的木构厅堂是建于公元782年的_____大殿。

【答案】857;南禅寺

10.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_____。

【答案】钱伯斯

一、名词解释

1. 姜寨遗址

【答案】姜寨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村落遗址。位于陕西临潼,它为研究关中地区仰韶文化的发展序列提供了重要依据;揭露了一处保存完好、布局清晰的半坡类型聚落遗址;发现的大量遗迹、遗物,有利于了解仰韶文化诸方面的内容。

2. 半坡村

【答案】半坡村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位于陕西西安,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临河高地是居住区,在其中心部分,有一座规模相当大的、近于方形的房屋,可能是氏族的公共活动的场所。居住区内和沟外分布着窖穴,是氏族的公共仓库。居住区沟外的北边是公共墓地,东边是窑场。

3. 沂南汉画像石墓

【答案】沂南汉画像石墓是指发现于沂南的东汉晚期大型画像石墓。墓主姓名无考,从墓形及车骑出行画像的导从制度看,应是高级官吏。墓室由前、中、后3个主室和4个耳室及1个东后侧室组成,全部用预制石材筑成。画像多采用减地平面线刻,少部分为阴线刻,中室八角柱上的曲拱,则用透雕技法刻成应龙形象。出土画像内容主要包括战争、祭祀吊唁、车骑出行、乐舞百戏、宴饮庖厨、历史故事、家居生活等。在中室的八角柱上刻有两尊带背光的仙人图像,有学者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图像之一。

4. 刘秉忠

【答案】刘秉忠是元朝开国元勋和丞相,郭守敬的老师,元朝国号的拟定者,元大都修建者,著名元代政治家,元曲作家,阴阳风水学家和建筑专家。

二、填空题

5. 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_____,属于_____风格。

【答案】吕彦直;传统复兴

6. 中国木构体系模数在宋代采用“_____”,基本模数为“_____”(1材=15分),清代采用_____为基本单位的模数制。

【答案】材份制;分;以坐斗斗口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