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题库>临床血液学检验题库

问题:

[单选]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

A . 从FⅫ被激活到TF-Ⅶa-Ca2+复合物的形成
B . 从FⅫ被激活到FⅨa-Ⅷa-Ca2+-PF3复合物的形成
C . 从TF释放到TF-Ⅶa-C2++复合物的形成
D . 从TF释放到FⅨa-Ⅷa-Ca2+-PF3复合物的形成
E . 从PK释放到TF-Ⅶa-Ca2+复合物的形成

伤寒患者的隔离期为()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1周。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2周。 临床症状消失及停药后1周,尿、粪培养阴性。 临床症状消失及停药后2周,尿、粪培养连续2次阴性。 自发病日起隔离4周。 急性胰腺炎时血、尿淀粉酶的变化,正确的是() 都有血、尿淀粉酶的升高。 少数病人血、尿淀粉酶可不升高或正常。 血、尿淀粉酶上升水平与病情恶化程度不一定呈比例。 病情严重时血、尿淀粉酶活性可降低。 血、尿淀粉酶活性的变化不一定平行。 患者,男,42岁。每日大量饮酒多年,近期觉双侧髋关节疼痛,并放射痛。以下几项属于该病表现的是() 常可发生于外伤后、激素治疗后、酒精中毒、减压病等。 关节间隙常变窄。 X线见股骨头皮质下方可出现新月状透亮影以及条带状和斑片状硬化。 X线见股骨头塌陷、扁平,轮廓不规则;股骨头基底外侧出现平行的双皮质影(双边征)。 CT见股骨头塌陷碎裂,股骨头内见斑片状、条带状钙质样高密度硬化和软组织密度透光区。 该病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女性,18岁,双下肢皮肤瘀点伴鼻出血1周就诊,既往无出血史。体检:双下肢皮肤散在瘀点,无肝脾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WBC5.0×109/L,PLT15×109/L,RBC4.0×1012/L,HGB100g/L,BT12min,CT8min(试管法),束臂试验阳性,APTT35s(对照30s),骨髓检查示巨核系细胞增生,幼稚型占40%,产板型巨核细胞缺如。应诊断为()。 急性白血病。 急性型ITP。 再生障碍性贫血。 过敏性紫癜。 凝血因子缺陷症。 有关狂犬病病人的护理错误的是() 须防病人在痉挛发作中抓伤咬伤,因此应当常规固定病人四肢,限制活动。 单间接触隔离。被病人唾液沾染的用品均应消毒。 病室内保持绝对安静,防止音、光、水、风等刺激。 若可能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咽部用0.5%~1%丁卡因喷雾后鼻饲。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留意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