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634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创造性

【答案】创造性又称创造力,是指个体不受常规的束缚而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产生新思想,或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作为其重要成分的发散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造能力的高低。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发散思维,也需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2. 注意广度

【答案】注意广度指个体在一瞬间(

广度可用速示器测定。实验表明,在秒内)能清楚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视觉注意秒内,成人一般能认清8个~9个黑色圆点,4个~6个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3个~4个几何图形; 3个~4个没有内在联系的单个汉字,5个~6个内容联系的汉字。注意广度的扩大,有助于个体在同样时间内输入更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3. 婴儿的分离焦虑

【答案】婴儿的分离焦虑是指婴儿在与父母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这种分离焦虑几乎与婴儿和主要抚养者依恋的建立同时发生。其产生与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应付情境的能力以及依恋关系的性质等因素有关。英国学者鲍尔比1973年研究认为,婴儿的分离焦虑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反抗阶段; 失望阶段; 超脱阶段。

4. 思维

【答案】思维是指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基本特征。思维不同于感知觉,但又离不开感知觉活动提供的感性材料。

5. 内隐记忆研究常运用的问接侧试

【答案】内隐记忆研究中常用的间接测试是指如果在测试阶段控制条件使被试没有意识地利用学习阶段所学材料,则这些测验就是间接测试。内隐记忆研究中经常运用的间接测试包含语言与非语言的间接测验。语言的间接测验有补笔测验、模糊字命名、词汇判断以及单词确认等测验形式。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测验包括熟悉物体的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测验、熟悉和不熟悉人物而孔的间接测验和新异物体和图案的间接测验。

6. 表象

【答案】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同时,表象也促进了问题解决。

7. 比率智商

【答案】比率智商是智商的一种形式,是表征个体智力发展相对水平的一种指标,斯坦福一比内智力量表首次采用。计算公式为式中IQ 表示比率智商,MA 表示心理年龄或智力年龄,CA 表示实足年龄或实际年龄。比率智商依赖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其局限性为心理年龄不可能永远随实足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的年龄,再按这个公式计算就会得出智商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结论。

8. 认知风格

【答案】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特征,即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人们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不同于智力上的差异,它无好坏之分,但与人的个性特征有关。其中认知风格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等。

9. 部分报告法(partial-report procedure )

【答案】部分报告法是测量感觉记忆的方法。Sperling 将全部的刺激项目排成3X4矩阵,刺激以50ms 的时程呈现,在刺激消失的同时,某一信号随即出现,被试者根据约定信号的种类报告相应的刺激项目,再根据报告者的准确率计算被试者的记忆量。部分报告法运用了随机的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了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

10.心境

【答案】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某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小时; 另一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周、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心境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人的气质、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心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简答题

11.简析知觉信息加上的基本机制。

【答案】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知觉的信息加工主要有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两种方式。

(1)自下而上加工

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如:颜色和明度知觉依赖于光的波长与振幅; 音调和音响知觉依赖于声波的频率与声压水平; 形状知觉依赖于物体的原始特征和线条朝向; 运动知觉依赖于物体的位移等等。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

(2)自上而下加工

知觉还依赖于感知的主体,即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孤立的眼睛、耳朵和鼻子。知觉者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爱好,或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和期待,他的一般知识经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己经存储的信息。后面这种加工叫自上而下的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

一般说来,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急越多,他们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相反,非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12.简述意志及其品质。

【答案】(1)意志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比一般动机更具有选择性和坚持性。意志可以看成是人类特有的高层次动机,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2)意志的品质

①独立性

意志的独立性是指一个人不屈服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而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受暗示性与独立性相反,是一种不好的意志品质。

②果断性

果断性表现为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实现这些决定。具有果断性品质的人,善于审时度势,善于对问题情境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洞察问题的是非真伪。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

③坚定性

坚定性也称顽强性。它表现为长时间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为执行决定而努力。具有坚定性的人,能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坚定性不同于执拗。后者以行动的盲目性为特征。坚定性是和独立性相联系的,而执拗是和武断、受暗示相联系的。

④自制力

自制力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它表现在意志行动的全过程中。在采取决定时,能够进行周密的思考,做出合理的决策,不为环境中各种诱因所左右; 在执行决定时,则表现为克服各种内外的干扰,把决定贯彻执行到底。自制力还表现为对自己的情绪状态的调节,与自制力相对立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