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840微生物生态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双层平板法。
【答案】双层平板法是一种被普遍采用并能精确测定效价的方法。其过程是预先分别配制含2%和1%琼脂的底层培养基和上层培养基。先用前者在培养皿上浇一层平板,再在后者(须先融化并冷却到45°C以下)中加入较浓的对数期敏感菌和一定体积的待测噬菌体样品,于试管中充分混匀后,立即倒在底层平板上铺平待凝,然后保温。一般经十余小时后即可进行噬菌斑计数。
2. 免疫印迹。
【答案】免疫印迹,又称蛋白质印迹,是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复杂样品中的某种蛋白的方法。其原理:将混合抗原样品在凝胶板上进行单向或双向电泳分离,然后取固定化基质膜与凝胶相贴。在印迹纸的自然吸附力、电场力或其它外力作用下,使凝胶中的单一抗原组份转移到印迹纸上,并且固相化。最后应用免疫复盖液技术如免疫同位素探针或免疫酶探针等,对抗原固定化基质膜进行检测和分析。
3. Lysogeny
【答案】溶源性,指温和噬菌体DNA 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内,没有成熟噬菌体产生,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现象。
4. 病毒抑制蛋白(TIP )。
【答案】病毒抑制蛋白即抗病毒蛋白,是指与侵入病毒的dsRNA 结合后会发生活化的一类蛋白,活化的A VP 具有降解mRNA 的作用。
5. 贫营养细菌。
【答案】贫营养细菌,又称寡营养细菌,是指生活在有机物含量比较低的水体或土壤中的一部分细菌,它们多数是化能自养微生物和光能自养微生物为主,如硫细菌、铁细菌等
6. 分批培养。
培养方法。
第 2 页,共 39 页 【答案】分批培养是指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的
7. Martin 氏培养基。
【答案】Martin 氏培养基是一种对土壤中数量众多的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因而能高效分离土壤真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其中含有的孟加拉红、金霉素和链霉素是细菌抑制剂。
8. 转座子(Tn )。
【答案】转座子(Tn )是指一小段双链DNA , 由2000个以上的碱基对组成,常常编码一种或几种抗生素的抗性结构基因和末端反向重复序列。转座子能够在基因组内,或细菌染色体和质粒之间移动。
9. 呼吸(respiration )
,又称好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 ),是一种最普遍又最重要的【答案】呼吸(respiration )
生物氧化或产能方式,其特点是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脱下的氢(常以还原力[H]形式存在)经完整的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RC )又称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ETC )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了水并释放出A TP 形式的能量。这是一种递氢和受氢都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完成的生物氧化作用,是一种高效产能方式。
10.絮状沉淀反应。
【答案】絮状沉淀反应是将抗原与相应抗体在试管内或凹玻片上混匀,如出现肉眼可见的絮状沉淀物,为阳性反应,如诊断梅毒的康氏反应。
11.细胞骨架。
【答案】细胞骨架是由微管、肌动蛋白丝(微丝)和中间丝三种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支架,具有支持、运输和运动等功能。
12.微好氧菌。
【答案】微好氧菌是指一类只能在较低氧分下(0.01~0.03巴)下才能正常生长的微生物。
13.哈蒂氏网。
【答案】哈蒂氏网是一些菌丝透过表皮进入皮层组织,把外皮层细胞逐一包围起来形成的特殊结构,可以增加两者间的接触和交换面积。
14.真核生物。
【答案】真核生物是一大类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15.涂布试验。
【答案】涂布试验是指1949年Newcombe 设计的一种与变量试验相似的实验,但他用的是固体平板培养法。
第 3 页,共 39 页
二、选择题
16.首次提出生物体的物质可分体质和种质两部分,并认为种质是一种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特定分子结构的物质者,是( )。
A. 魏斯曼
B. 孟德尔
C. 摩尔根
D. 艾弗瑞
【答案】A
17.平板画线分离法不需要以下哪种物品( )。
A. 接种环
B. 琼脂培养基
C. 细菌培养物
D. 电泳仪
【答案】D
18.基因组通常是指全部一套基因。由于现在发现许多调控序列非编码序列具有重要的功能,因
此,目前基因组的含义实际上包括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以及目前功能还尚不清楚的( )。
A.RNA 序列
B.DNA 序列
C. 调控序列
D. 操纵子序列
【答案】B
19.在Anabaena 细胞中因为存在有( )所以能产
A. 光合系统I
B. 光合系统II
C.A 和B 都有
【答案】C
20.在真菌菌丝尖端的细胞中,细胞核常( )。
A. 有2个
B. 有1个
C. 找不到
D. 有多个
【答案】C
第 4 页,共 3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