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湘潭大学589材料科学基础(二)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过冷度

【答案】过冷度是指相变过程中冷却到相变点以下某个温度后发生相转变,平衡相变温度与该实际转变温度之差称过冷度。

2. 全位错与不全位错

【答案】全位错是指柏氏矢量等于晶体点阵矢量的位错;不全位错是指柏氏矢量不等于晶体点阵矢量的位错。

二、简答题

3. 假如从试验得到如图所示的高聚物形变-温度曲线,请问它们各主要适合做什么材料(如塑料、橡胶、纤维等)?为什么?

【答案】(a )适合做塑料,由于其室温为玻璃态,玻璃化温度Tg 远高于室温;(b )适合做橡胶,由于室温为高弹态,而且高弹区很宽。

4. 请根据相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2.0wt%C合金平衡状态下的结晶过程,并说明室温下的相组成和组织组成。 (2)请分析2.0wt%C合金在较快冷却,即不平衡状态下,可能发生的结晶过程,并说明室温下组织会发生什么变化。

(3)假设将一无限长纯铁棒置于930°C 渗碳气氛下长期保温,碳原子仅由棒顶端渗入(如图1,试分析并标出930°C 和缓冷至室温时的组织分布情况(绘制在答题纸上)所示)。 【答案】⑴相组成:

组织组成:

的析出将受到抑制,

(2)根据冷速不同,可能出现共晶反应,得到Ld ;得到的P 层片细小;

甚至不析出。

图1

(3)如图2所示。

图2

5. 解释冷变形金属加热时回复、再结晶的过程及特点。 【答案】冷变形金属加热时,各自特点如下: (1)回复过程的特征

①回复过程组织不发生变化,仍保持变形状态伸长的晶粒。

②回复过程使变形引起的宏观一类应力全部消除,微观二类应力大部分消除。

③回复过程中一般力学性能变化不大,硬度、强度仅稍有降低,塑性稍有提高,某些物理性能有较大变化,电阻率显著降低,密度增大。 ④变形储能在回复阶段部分释放。 (2)再结晶过程的特征

①组织发生变化,由冷变形的伸长晶粒变为新的等轴晶粒。

②力学性能发生急剧变化,强度、硬度急剧降低,塑性提高,恢复至变形前的状态。 ③变形储能在再结晶过程中全部释放,三类应力(点阵畸变)清除,位错密度降低。 (3)晶粒长大过程的特征 ①晶粒长大。

②引起一些性能变化,如强度、塑性、初性下降。

③伴随晶粒长大,还发生其他结构上的变化,如再结晶织构。

6. 为什么纯金属的平衡结晶是在恒温下进行,而二元合金是在变温下进行?

【答案】根据相率/=c-p+l,/为系统的自由度数,最小值为零。c 为组元数,p 为相数。对于纯金

属c=l,

结晶时p=2,/=0,所以温度不能变。而对于二元合金c=2,结晶时p=2,f=1,自由度数为1,说明成分一定时,温度可以改变。

7. 何为上坡扩散?形成上坡扩散的热力学条件是什么?

【答案】物质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扩散,扩散的结果提高了浓度梯度。例如铝铜合金时效早期形成的富铜偏聚区,以及某些合金固溶体的调幅分解形成的溶质原子富集区等,这种扩散称为“上坡扩散”。上坡扩散的真正驱动力是化学位梯度,而非浓度梯度,虽然扩散导致浓度梯度上升,但化学位梯度却是下降的。据此,形成上坡扩散的热力学条件是

8. 写出图所示立方晶胞中ABCDA 晶面及BD 晶向的密勒指数。

;BD 晶向:【答案】ABCDA 晶面:(Oil )

三、计算题

9. (1)试述含碳量为2.5%的铁碳合金从液相缓慢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将会发生哪些相变?写出其中三相平衡的反应式; (2)试计算在室温下,该合金中发生的相变反应如下:

当温度降到液相线以下时,液相中开始结晶出相,发生匀晶反应,反应式为:在1148°C 时,恒温下发生共晶反应,反应式为:在1148°CX727°C 之间,由Y 相中不断析出二次渗碳体。 在727°C 时,发生共析反应,反应式为:在727°C~室温之间,自a-Fe 内不断析出(2)根据杠杆法则求得,室温下组织中

所占重量的百分比为:

相的重量百分比。

【答案】(1)含2.5%C的Fe-C 合金为亚共晶白口铸铁。该合金自液相缓慢冷却到室温过程中所

直到L 相结晶完毕。 生成珠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