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长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836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设某经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
试说明:
(1)该经济可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的x 和最大数量的y ;
(2)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上方凸出;
(4)边际转换率递增;
(5)点(x=6, y=3)的性质。
【答案】(1)由题中所给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方程可知,当x=0时,y=5; 当Y=0时,x=10。因此,该经济可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的x 和Yy 分别为10和5。
(2)由于题中所给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为:
故知该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由于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导数为:
即负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有较小的负数减少到较大的负数; 这意味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变得越来越陡峭,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上方凸出。
(4)根据定义,边际转换率是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
由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故其绝对值是递增的。故边际转换率递增。
(5)当x=6时,根据题中所给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方程有y=4。因此,点(x=6,y=4)是生产可
,即可知点(x=6,y=3)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之能性曲线上的一点。比较该点与点(x=6,y=3)
内,显然该点还没有达到其可能有的最大产出,故该点属于“生产无效率点”。
2. 分析说明为什么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答案】公共物品是指既不具有排他除也不具有竞用性的物品。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十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将低于最优数量,即市场机制分配给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常常会不足。
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用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为零。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费用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生产者提供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
从社会整体角度而言,公共物品由私人来提供,会造成社会整体帕累托低效率,不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山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来解决。因此,必须山政府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
3. 分析说明劳动供给曲线背弯的原因。
【答案】劳动供给曲线是描述人们提供的劳动和对劳动所支付的报酬之间关系的曲线。劳动供给曲线先有正斜率,后为负斜率,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
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之所以背弯,是因为劳动供给不仅是工资的函数,也是闲暇愿望的函数。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在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工资上涨对劳动供给的吸引力是有限的。当工资涨到W 1时,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此时如果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劳动供给曲线背弯的原因可以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分析。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两者带来的效用组成。事实上,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表述为:在既定的时间约束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一般而论,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也就越大,劳动者宁愿放弃闲暇而提供劳动的数量也就越多。换言之,工资率提高,闲暇的机会成本相应也就越大,劳动者的闲暇时间也就越短。因此,工资率的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同时,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这时,劳动者就需要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就是
说,当工资率提高以后,劳动者不必提供更多的劳动就可提高生活水平。这说明,下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减少。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工资率上升的两个方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工资率提高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反之,工资率的提高会使劳动数量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在工资率较低的条件下,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较低,闲暇的成本相应也就较低,从而,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随着工资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劳动时间的增加,闲暇的成本增加,替代效应开始小于收入效应,结果劳动供给数量减少。基于以上原因,劳动的供给曲线呈现出背弯的形状。
二、计算题
4. 假定生产某产品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110+0.04Q。
求:当产量从100增加到200时总成本的变化量。
【答案】由边际成本函数MC=110+0.04Q积分得:
故产量从100增加到200时总成本的变化量为:
即当产量从100增加到200时总成本增加了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