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ERG起源于() 神经节细胞。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色素上皮。
患者,男性,66岁,于1小时前突发胸闷,伴胸痛,位于心前区,且呈进行性加重,心悸明显,即刻入院,入院时呈急性病容,血压190/95mmHg,既往有冠心病病史4年,糖尿病病史10年,发作时心电图示Ⅰ、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1~0.2mV,辅检心肌酶、血分析、肝功、血脂(2.32mmol/L)均正常,临床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给予硝酸甘油、普萘洛尔、阿托伐他汀钙、单硝酸异山梨酯、缬沙坦等药物进行治疗。该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调脂的目标值为() A.LDL-C<2.60mmol/L。 LDL-C<2.07mmol/L。 LDL-C<4.14mmol/L。 LDL-C<2.18mmol/L。 LDL-C<3.37mmol/L。
治疗月经先期脾气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八珍汤。 B.大补元煎。 C.补中益气汤。 D.举元煎。 E.人参养荣汤。
眼电图产生于视网膜的() 神经节细胞。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色素上皮。
女性,62岁,高血压、糖尿病史5年,4个月前开始有心绞痛,近1个月来心绞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均有所加重,昨晚8时在休息状态下出现压榨性心前区疼痛,胸骨后明显,向左上肢内侧放射,持续时间约20分钟,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理想,故来急诊,入院后发作1次,心电图是V4~V5ST段下降1.5mm,心肌酶及肌钙蛋白不高。不稳定型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主要区别是() A.疼痛持续时间≤20分钟。 无血中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升高。 48小时内有多次心绞痛发作。 疼痛发作有明确的诱因。 在安静状态下发病。
下列不属于与工作有关的疾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