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832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资金利润率

【答案】资金利润率是指企业在某个经营时期的净利润与该期占用的全部资金之比,它是衡量企业资金利用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是否从全部投入资金的利用中实现了足够的净利润。同销售利润率一样,资金利润率也要同其他经营单位和其他年度的情况进行比较。一般来说,要为企业的资金利润率规定一个最低的标准。同样一笔资金,投入到企业营运后的净利润收入,至少不应低于其他投资形式(比如购买短期或长期债券)的收入。

2. 职务轮换

【答案】职务轮换是指通过横向的变换,使员工从一个职位调到另一职位以扩展其工作经验的培训方法。一方面,职务轮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专业分工过细带来的弊端,使员工有机会承担多种工作任务,学会多种工作技能; 另一方面,职务轮换可以使员工全面了解整个组织的不同工作情况,培养更广阔的工作视角,为员工今后的发展和升迁打下基础,从而有利于培养全面的高级管理人才。

3. 知识工资

【答案】知识工资是指一个员工的工资随着他能够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增加而增加。知识工资增加了公司的灵活性和效率,因为公司需要做工作的人会越来越少。但要贯彻这项计划,公司必须有一套高度发达的员工评估程序,必须明确工作岗位,这样工资才可能随着新工作的增加而增加。

4. 权变管理理论学派

【答案】权变管理理论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形成的一种管理学派。“权变”即权宜应变之意。权变理论认为企业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一切都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

(1)权变管理理论学派的思想

①权变理论认为,计划的制定必须首先分析环境和组织的重要变量,计划的形式要适合当时的情况,计划目标的模糊性和灵活性是有用的;

②在设计企业组织结构时,要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受外界影响又对外界环境施加影响的开放系

统;

③企业领导方式应随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权变管理理论学派与系统管理学派的关系

权变管理理论学派与系统管理学派有着密切的联系。事实卜,权变理论就是以系统观点为依据,系统观点为了解一切组织提供了普遍的模型,权变理论则承认每个组织的环境和组织内部各子系统都各有其特点,并为具体组织的设计和管理提供依据。

(3)权变管理理论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关系

权变管理理论学派同经验学派也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所不同。经验学派研究的重点是各个企业的实际管理经验,是个别事例的具体解决办法,然后才在比较研究的基础卜作些概括。而权变理论学派的重点在于通过大量事例的研究和概括,把各种各样的情况归纳为几个基本类型,并给每一类型找出一种模型。

5. 古典决策理论

【答案】(1)古典决策理论的概念

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主要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这一理论认为应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假设,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决策者在充分了解有关信息情报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做出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佳决策的。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这种理论不可能正确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从而逐渐被更为全面的行为决策理论所代替。

(2)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②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

④决策者进行决策的日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彼得原理?

【答案】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描述的这样一种事实:某人被提拔担任管理工作后,任职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只能表现平平,甚至有点不自在。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管理经验不断半富,能力不断提高,从而政绩不断改善。如果说初期他的能力与成绩只能勉强符合职务要求的话,那么现在可能远远超过了职务要求的水平。这时,组织便可能考虑将其提升。提升后可能经历与前阶段类似的过程,即逐渐从“表现平平”到“超越职务需要”,这样便可再度获得晋升的机会。这样一直延续下去,直至

有一天,他被晋升到某个高层次的职务以后,能力不能继续提高,政绩不能继续改善,甚至不符合职务的要求,工作表现在职务要求的“水平”以下,即彼得的所谓“爬到了能力所不逮的阶层”。出现这种情况,对个人来说,失去了继续晋升的机会,对组织来说,则会引起效率的下降,甚至滑坡。

7. 作为一个过程,信息的加工一般由哪些步骤组成?

【答案】信息的加工一般由以下步骤组成:

(1)鉴别。鉴别是指确认信息可靠性的活动。可靠性的鉴别标准有:信息本身是否真

实; 信息内容是否正确; 信息的表述是否准确; 数据是否正确无误; 有无遗漏、失真、冗余等情况。鉴别的方法主要有:查证法,比较法,佐证法,逻辑法。

(2)筛选。筛选是指在鉴别的基础上,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取舍的活动。筛选旨在解决信息的适用性问题,依据的是管理者的主观判断。鉴别中被确认可靠的信息,未必都被保留。筛选的依据是信息的适用性、精约性与先进性。筛选通常分四步进行:真实性筛选,适用性筛选,精约性筛选,先进性筛选。

(3)排序。排序是指对筛选后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按照管理者所偏好的某一特征对信息进行等级、层次的划分的活动。

(4)初步激活。初步激活是指对排序后的信息进行开发、分析和转换,实现信息的活化以便使用的活动。

(5)编写。编写是信息加工过程的产出环节,是指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编写,便于认识。通常,一条信息应该只有一个主题,结构要简洁、清晰、严谨,标题要突出、鲜明,文字表述要精炼准确、深入浅出。

三、论述题

8. 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试就组织结构的内外影响因素,论述组织如何有效地回应动态环境的冲击。

【答案】(1)制约组织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战略。组织结构必须服从组织所选择的战略的需要。适应战略要求的组织结构为战略的实施,从而为组织日标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战略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方针和方向选择的总称。为实现同一日标,组织可在多种战略中进行挑选。战略选择的不同,在两个层次上影响组织结构:不同的战略要求不同的活动,从而影响管理职务的设计; 战略重点的改变,会引起组织的工作重点以及各部门与职务在组织中重要程度的改变。因此要求各管理职务以及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出相应的调整。

②环境。任何组织作为社会的一个单位,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组织外部的环境必然会对内部的结构形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不同的层次上:

a. 对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影响。组织是社会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组织与外部存在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