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803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之外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荒诞派戏剧

【答案】荒诞派戏剧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之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兴起于法国,50年代在巴黎戏剧舞台上演了尤内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内等剧作家的剧作。这些剧作家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特别是在阿尔托戏剧理论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就是典型的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2. 《跳房子》

【答案】《跳房子》是阿根廷著名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的代表作,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尤利西斯》”、“二战后关于情感和观点的最为强劲的百科全书”。小说叙述的是一位任性不羁的拉美知识分子——奥利维拉,为了追求人生的真啼来到西方文明的“天堂”——巴黎,却发现自己与其格格不入,与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无法沟通。失望之余,他不得不舍弃爱情与友谊,回到“人间”——布谊诺斯艾利斯。然而,在这时他同样找不到自己形而上的追求。他执著地寻找理想中的精神天堂,但无论巴黎,还是阿根廷,苦苦的求索,只是使他一次次跌入失望的绝境。

3. 缪斯

【答案】缪斯是希腊神话中科学、艺术女神的总称,为主神宙斯与记忆女神漠涅摩绪涅所生。对于缪斯女神的数目主要有三女神之说和九女神之说。三女神是指墨勒忒、阿俄得、漠涅墨三位女神,它们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进行崇拜仪式时所需要的诗歌形式和技巧。九女神之说最为经典,分别是指克利俄、欧忒耳珀、塔利亚、墨耳波墨涅、忒耳普西科瑞、厄拉托、波吕许谟尼亚和卡利俄珀九位女神,它们代表通过传统的音乐和舞蹈、即时的和流传的歌所表达出来的传说。

4. 叶芝的“面具”理论

【答案】叶芝的“面具”理论是叶芝艺术创作和认识世界、理解自我的重要手段。他认为,人的智能再创造是外部命运的对立面,“而我所谓的‘面具’是出自其内在本质的一切的情感的对立面。”面具是情感的再创造,即反自我。叶芝认为自我只有找到且自觉地模仿反自我,人格才有可能发展完善,而且在此过程中才会有所创造。“假如我们不能想象自己与自己不同,尝试充当那第二自我的话,我们就不能给自己强加一条戒律,虽然我们可以从别人那里接受一套。因此主动的品德与被动接受一种规则不同,是做戏似的、有意识的表演、戴着面具。”

5. 新小说

【答案】新小说是20世纪50~60年代盛行于法国文学界的一种小说创作思潮,又称“反小说”。在哲学上,新小说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柏格森生命力学说和直觉主义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影响。新小说没有统一的美学纲领,其作家强烈地反对传统,要求全面革新小说艺术; 贬低文学的思想性和倾向性,关切小说的技巧和表现手法,并为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如取消人物的中心

,使读者由被地位,颠覆作品结构的完整性与逻辑性,打破语法规则的约束,给文本留下“空缺”

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创造者与参与者。阿兰·罗伯一格里叶、克洛德·西蒙、娜塔丽·萨洛特等为代表作家。

6.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过失说

【答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过失说是其在《诗学》中第一次对古希腊悲剧进行了界定,并为悲剧在理论上下了第一个定义。亚里士多德把悲剧作为科学认识对象,认为理想的悲剧人物应该是犯错误、有弱点的好人:“他不以美德或正义著称”,但“他之所以陷入否运,并非因其邪德败行,而是由于‘错误’(即过失)。”他甚至认为悲剧描写“穷凶极恶的人由泰运陷入否运”也是不恰当的,因为“穷凶极恶的人”本来就应该受到惩罚,难以唤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过失”可以包括两种:一是判断不明的错误,如俄底浦斯; 二是道德选择的错误,如美狄亚。

7. “片夫卡式”

【答案】“卡夫卡式”是人们对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作品风格的概括。它如同“莎士

,已成为一个美学概念。在内容和主题上,比亚化”和“席勒式”“卡夫卡式”意指作品大多描写

人的内心状态,揭示现代西方人个性丧失、人性异化的主题,展现物化状态下人们的精神痛苦和孤独无依。在艺术上,“卡夫卡式”追求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具有象征、悖谬、怪诞、神秘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8. 《卡拉玛佐夫兄弟》

【答案】《卡拉玛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包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体现了高超艺术手法。

二、简答题

9. 《母亲》如何描写工人的成长和罢工斗争?

【答案】高尔基的《母亲》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波澜壮阔的群众革命斗争: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转到政治罢工,农民和工人在斗争中结成同盟。小说第

一次塑造了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无产阶级英雄的形象,因而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1)再现了上流社会的腐败,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作品真实地再现了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腐败、丑恶,塑造了投身革命的工人形象帕维尔与作为群众代表的母亲形象,展现了列宁领导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全过程。小说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与人民群众的觉醒,展示了革命斗争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从城市到农村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工农联盟的意义。

(2)帕维尔是由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俄国第一代革命家的典型形象他的成长经历和斗争历程,形象地概括了俄国工人的觉醒与成长过程,体现了俄国工人阶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揭示了工人阶级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重大意义。通过帕维尔这一人物形象,小说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革命潜力,它一旦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产生不可战胜的力量。

(3)母亲尼洛夫娜是一名成长的群众代表她由普通家庭妇女成长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战上。她是一个旧式的家庭妇女,经过革命洗礼转变为坚定的革命者。小说描写她出于对儿子的爱,而逐渐接近革命和革命者,思想得以提高,变成了一名自觉的革命战士。母亲尼洛夫娜精神成长的过程,高度概括了俄国劳动人民思想觉醒和反抗斗争的发展道路,深刻地反映了革命发展的历史,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改造人的巨大威力。

总之,通过描写工人阶级进行的反对地主、资产阶级专制统治的革命斗争,小说歌颂了无产阶级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预示了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10.谈谈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

【答案】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但同时又不固步自封。(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相同之处

①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人道主义精神内核20世纪现实主义作家谴责统治者的残忍和法西斯主义的暴行,猛烈抨击非人道的社会现实,揭露社会对人的异化,并对受侮辱、受损害的下层人民表示了深切同情。

②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重视真实客观性的创作原则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力图展现现实生活的真实图景,注重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的意义,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

(2)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不同之处20世纪现实主义继承了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批判传统,但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①真实的认识不同19世纪现实主义注重客观的真实,强调再现生活中的本来样子,追求科学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20世纪现实主义致力于表现人物的内心真实,对艺术真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表现出向内转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