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财经大学数量经济学802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小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
,则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用公式可表示为:dMU 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设消费者的总效用为U (q )
(q )/dq<0。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定律,又称戈森第一定律。导致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是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 或者是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儿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将第二单位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因此边际效用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下降而递减。
2. 古诺模型
,是早期的寡头模型。它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答案】古诺模型也被称为“双头模型”
1838年提出的。古诺模型是」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其结论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寡头厂商的情况中去。
古诺模型假设市场上只有A.B 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同一种成本为零的产品,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他们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在这样的假设下,A.B 的均衡产量都等于市场需求量的1/3,整个行业的均衡产量等于市场需求量的2/3。将该模型的结论推广到m 个厂商,则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为市场最大需求量的总产量则为市场最大需求量的
3.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答案】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 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从理论上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
,。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强调的是: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
4. 微观经济学
【答案】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学科。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二、论述题
5. (1)什么是市场对个人和厂商的激励?
(2)为什么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责任会导致激励无效?
(3)激励无效时怎么办?
(4)分析信息不完全性的市场激励失效原因及其对策。
【答案】(1)当个人和厂商在面对多种选择的时候,市场的激励机制将会对个人和厂商的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经济环境里,激励就是激发决策者选择某一方案的利润(包括减少的成本)。激励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价格。如果汽油价格上涨,人们就会受到更大的激励不去开车或者少开车。如果预期股票价格会上涨,人们就会受到更大的激励去买股票。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厂商就会受到激励去多生产这种商品以增加利润。在现代经济中,利润
激励厂商向消费者提供他所需要的商品,工资激励个人提供劳动力,产权激励人们投资和储蓄等。
(2)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责任时就出现了道德风险,即指交易双方在交易协议签订后,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做出的损人利己的行为,而道德风险导致激励失效。以保险市场为例,投保人在投保后没有适当的激励去避免所投保事件的发生。事实上,如果超过100%的损失额得到了保险,那么投保人就有促使所投保事件发生的激励,或者至少他不再小心翼翼地避免所投保事件的发生,这不仅会“扭曲”保险市场中供给者的行为,也会“扭曲”保险市场中需求者的行为,导致市场激励机制的失效。
(3)在简单的交易中,激励无效问题可以通过奖惩规定来解决。比如你要打印一份文件,就
与打印店签订一份打印合同,规定价格为25元,第二天下午交货,这25元就是激励,但是为了保持激励的有效性,你还在合同里制定奖惩措施,比如你在合同里规定,
每出现一处打印错误扣
元,每晚交1小时扣1元,等等。这份规定惩罚措施的合同就对及时准确地打印文稿行为有着内在的激励。
但是对于常见的比较复杂的交易,解决激励无效问题就不这么简单,除了通常用的财产私有化和价格体系之外,市场经济还有其他一此解决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契约解决法和信誉解决法。
契约解决法试图通过规定每一方在每种情况下的行为来解决激励无效问题,但是契约是不完全的,而且还有执行成本,因此也只能部分地解决激励无效问题。信誉解决法则试图通过信誉手段来解决激励无效问题,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信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机制。维持信誉向厂商提供了生产优质产品的激励,也向工程承包商提供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程仃务的激励。
(4)完全竞争模型的一个重要假定是完全信息,即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换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该假定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基本保证之一。但是,完全信息的假定并不符合现实,信息不完全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因此这就导致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因而导致激励的失效。
在商品市场上,信息不完全会导致“逆向选择”现象的出现,即当消费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他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就可能不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而是相反,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显然导致了反向激励。在劳动力市场上,信息不完全会导致“委托一代理问题”的出现,即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函数而损害委托人利益。该现象也会给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从而造成市场激励机制的失效。
针对以上信息不完全对激励机制的影响,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应对政策,比如政府提高信息透明度,包括信号显示、激励机制设计以及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法规,以惩罚那些利用不对称信息进行欺诈的不法行为。
6. 试论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
【答案】(1)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叉点决定的价格,是供求双方都满意的价格,也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一致时的价格。
(2)均衡价格是通过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形成的。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出现供给人于需求的局面,于是供给方迫于需求不足的竞争压力,便会自动降低价格; 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一,就会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于是需求力一迫于需求过度的竞争压力,只好接受供给力一提价的要求,从而使价格自动上升。这样,价格经过上下波动,最后会趋于使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一致,从而形成均衡价格。
但市场均衡状态的出现只是一种暂时状态,随着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的变化,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会发生位移,使旧的均衡状态遭到破坏,从而形成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叉点,即形成新的市场均衡和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的这种形成过程以及由旧均衡向新均衡的变动过程,实际就是市场机制自行发挥作用的过程和形式。它一方面通过市场的价格波动自动调节商品的供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