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809计算机专业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在下面的TCP/IP协议命令中,( )可以被用来远程登陆到任何类型的主机。
A.FTP
B.TELNET
C.RLOGIN
D.TFTP
【答案】B
【解析】TELNET 是TCP/IP网络(例如Internet )的登录和仿真程序。它最初是由ARPANET 开发的,但是现在主要用于Internet 会话。它的基本功能是允许用户登录进入远程主机系统。最初它只是让用户的本地计算机与远程计算机连接从而成为远程主机的一个终端。在较新的版本中可以本地执行更多的处理,提供更好的响应,并且减少了通过链路发送到远程主机的信息数量。
2. OSI 七层模型中,提供端到端的透明数据传输服务、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层是( )。
A. 物理层
B. 网络层
C. 传输层
D. 会话层
【答案】C
【解析】传输层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更高层协议屏蔽下层的操作细节,它使得高层协议不用去操心如何获得所需级别的网络服务。传输层的目标是在源端机和目的端机之间提供性能可靠、价格合理的数据传输,而与当前实际使用的网络无关,任何用户进程或应用进程可以直接访问传输服务,而不必经过会话层和表示层。同时TCP 提供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功能。
3. 在如图所示表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分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it/s,分组大小为1000B , 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B 。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 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开始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
图 某分组交换网络
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
【答案】C
【解析】“存储-转发”的概念:当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先暂时存储下来,再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因为分组的大小为1000B ,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B ,故每个分组的数据部分为980B , 所以大小为980000B 的文件应该拆分为1000个分组进行传送,每一个分组1000B (加上了头部20B ), 所以一共需要传送1000000B 的信息,而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it/s, 即12.5MB/S, 所以主机H1传送完所有数据需要的时间是
80ms 时恰好最后一个分组从主机H1发出去,此时还没有被主机H2接收。由于题干已经说明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相同,所以应该走一条最短的路径,才能使得时间最少,从图20-2中可以看出,直线走最短。此时最后一个分组需要经过再次存储-转发(不考虑传播时延),才能到达主机H2, 每次存储转发的时间为1000B/(12.5MB/s)=0.08ms, 故两次存储转发需要0.16ms 。
综上所述,总时间为:80ms+0.16ms=80.16ms。
4. 域名解析可以有两种方式,分别是( )。
A. 直接解析和间接解析
B. 直接解析和递归解析
C. 间接解析和反复解析
D. 反复解析和递归解析
【答案】D
【解析】域名解析通常有两种方式:递归解析与反复解析。其中,递归解析的过程是:如果主机所询问的本地域名服务器不知道被查询域名的IP 地址,那么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 客户的身份,向其他根域名服务器继续发出查询请求报文(即替该主机继续查询),而不是让该主机自己进行下一步的查询。而反复解析是:当根域名服务器收到本地域名服务器发出的迭代查询请求报文时,要么给出所要查询的IP±也址,要么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你下一步应当向哪一个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然后让本地域名服务器进行后续的查询(而不是替本地域名服务器进行后续的查询)。
5. 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 ,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 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
A.12Kbps
B.24Kbps
C.48Kbps
D.96Kbps
【答案】B
【解析】由奈奎斯特定理可得,该通信链路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
又由题
意可得每个码元有16个有效的离散值,即一个码元携带
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6
6. 域名是与以下哪个地址一一对应的?( )。
A.IP 地址
B.MAC 地址
C. 主机名称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D t 的信息量,因此该通信链
【解析】尽管DNS 能够完成域名到IP 地址的映射,但实际上IP 地址和域名并非一一对应的。如果一个主机通过两块网卡连接在两个网络上,就具有两个IP 地址,但这两个IP 地址可能就映射到同一个域名上。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主机具有两个域名管理机构分配的域名,这两个域名就可能具有相同的IP 地址。显然,域名和IP 地址也不是一一对应的。
7. 在0SI 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
A. 数据链路层
B. 传输层
C. 会话层
D. 应用层
【答案】B
【解析】概念区分:
(1)点到点:这里的“点”是指通信子网中的节点,可以是主机,也可以是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因为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中间可能经过多个路由器和交换机,所以每时每刻都是微观的,即只需关注当前节点到下个节点,而不是宏观的源节点到终节点。在0SI 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中,下面三层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都属于点对点的服务。
(2)端到端:这里的“端”是指端口号,任何一个应用进程都会对应一个端口号,所以端到端的服务又被称为进程到进程的服务(有些教材也称为应用到应用的服务)。从宏观的角度看,端到端是由一段一段的点到点通信构成的。在OSI 参考模型中的七层结构中,上面四层包括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都属于端到端的服务。综上,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传输层。
8. 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下,( )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性能。
A. 根据网络的流量大小改变传输的数据包的大小
B. 只传送“请求”和“结果”来减少网络的流量
C. 通过客户端本地存储所有的数据来降低网络流量
D. 在服务器上执行所有的数据处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