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知识掌握需经历哪几个阶段? 影响知识掌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知识掌握的阶段

①西方知识掌握的阶段

著名认知教学心理学家诺曼和鲁墨哈特根据图式理论,提出知识的掌握需经过生长、重构和协调三个阶段。

a. 在生长阶段,学生通过接触各种形式的知识,包括术语、事件、理论解释等,并力图把这些“外来的”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此时,信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被原有图式同化,以个别事实或命题的形式被表征。教学首先应考虑所教的内容应适合于学生原有知识准备,即找准生长点。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评价学习成效的主要指标是简单的再认和有提示的回忆。

b. 重构阶段是建立观念间的联系,形成观念间的关系模式。此阶段较适宜的教学方法有苏格拉底“产婆术”、质疑法、发现法等。学生则需要运用组织和精细加工等学习策略,以便发现概念之间的部分与整体、上位与下位、论点与论据等的关系。重构阶段的教学效果评价宜采用论文式测验,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的材料加以比较,发现异同之点并在有限的范围内加以应用,着重考察学生联想和比较的能力。

c. 协调阶段的知识由大量的模式构成,根据深层次结构加以组织达到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水平; 最终达到某一概念在新的情境中与其他概念一起被灵活自如地应用。这个阶段的教学指导应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下进行变通性练习,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纠正性反馈,使学习者对概念理解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以促进迁移。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联系和应用相结合。

②我国关十知识掌握的阶段

领会、巩固、应用是知识掌握中的二个基本环节。研究表明,知识的领会是通过对教材的直观和概括来实现的,知识的巩固是通过对教材的识记与保持来实现的,而知识的应用则是通过具体化过程来完成的。直观、概括、具体化等认知动作和识记、保持等记忆动作是知识掌握的五个基本心智动作,它们不是五个彼此分隔开的相互独立的阶段,而是既有联系、交叉、渗透的一面,又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的一面,从而形成了一种“套环式”的结构。

(2)影响知识掌握的主要因素

知识的学习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虽然知识学习的不同阶段,起关键作用的条件也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些基本因素影响到知识掌握过程中各环节的学习。

①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实际经验表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是影响知识学习的首要条件。只有学

习的主动积极性高,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掌握效果; 否则,难以有好的掌握成效。

②有关知识的准备:知识的掌握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背景上进行的,是在有关知识经验的参与下完成的。研究表明,己有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识学习的影响,既有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掌握; 又有消极作用阻碍知识的掌握。其影响的方向主要取决于已有知识经验本身的正确性、它与当前事物的一致性和教学上有无必要的分析与比较这三者的相互作用。

③心智技能的掌握: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直观、概括、具体化、识记和保持,均是属于心智活动的范畴,其发展必然受到心智技能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制约。

④教材结构: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客体,是借以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手段。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是通过对教材结构的重建而完成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教材的重建过程。因此,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构建的教材必须符合学生知识学习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构建的教材,除要符合学习规律外,还必须一体化、网络化、程序化、最佳化并具有可接受性。

2. 如何科学合理的对学生的学绩测验评分

【答案】为了考核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测量和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要科学合理的对学生的学绩测验评分,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评分标准要客观公正

客观评分是学绩测验的基本要求。对于固定应答型试题,客观评分比较容易做到。对于自由应答型试题,一般可采取多人评阅求平均和每人负责评阅一题的办法。

(2)评分标准要规定答案要点及可接受的变式

对于固定应答题型,只要提供正确答案即可。对于自由应答题型,应详细规定答案要点,并对评分规则作详细的说明。评分时将每一个人的反应和评分说明书上所提供的样例相比较,然后按最接近的答案样例给分。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解答,评分标准不仅要规定一般的答案要点,还应有可接受的变式。

学绩测验所要测量的是学生对有关知识、技能、策略的掌握程度等,评分时注重的应是回答的内容而不是作答的形式。

3. 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认知一发现学习论和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的异同及其对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

【答案】(1)认知一发现学习论和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的异同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认知一发现学习说,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他们的学习理论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也有许多的不同。

①相同

布鲁纳的发现法强调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强调充分利用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同化作用。虽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但都特别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作用,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

布鲁纳和奥氏接受学习的含义都是模糊的,未能弄清接受学习的本质,都不是一种完备的科学理论。

②不同

学习的实质不同:布鲁纳发现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而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常常需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例如教师在讲循环系统的详情时,学生可能己经模糊地知道了血液循环,但不管新旧知识如何,学生都获得了一定知识的提高,还要对其进行转化,接着要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检验。奥氏的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学习“等边三角形”的概念时,其实质是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而等边三角形与以前学习的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是非人为的。

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发现学习是指教师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去发现学习。而接受学习不同于发现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同样学习惯性定律,发现学习的老师则让学生回顾坐车刹车时的感受,想象当时的场景来体会惯性定律,而接受学习的教师则先呈现惯性定律,让学生首先学习具体的这个概念。

适用学习的年龄范围不同:发现学习可以是年龄小的儿童,而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适合于年龄较大、有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人。

(2)认知—发现学习论和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

①认识—发现学习论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去积极探索问题,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也有助于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②有意义接受学习能节省学生探索规律的时间,首先习得的一般经验之后,学生就可以在实际的情境中或者通过观察回忆等方式来理解知识,从而能将所习得的知识牵引到类似的问题情境中去。

4.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何利用成就动机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l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成就动机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30年代默里的有关研究,他把成就动机定义为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②40~50年代,麦克利兰(D.C.McClelland )和阿特金森(J.w.Atkinson )等发展为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这种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