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702公共管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非正式评估

【答案】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不作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非正式评估具有方式灵活、简便易行的特点,评估形式多种多样。非正式评估的缺点是由于评价者掌握的信息有限,并且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因而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有失客观公正。

2. 事实分析

【答案】事实,简单地说就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事实分析,要对社会的事物、事件、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度量与推理。在公共政策分析中,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的,人们往往按照经验的方法,对客观现实进行一定因果关系的描述性研究。比如,人们可以真实地描述公共费用的多少以及使用情况等。由此提供给政策分析的信息,往往是描述性信息。所以事实分析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客观实际,排除一切主观干扰。

从政策分析的研究角度来看,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必须搞清楚。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客观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但在描述事实时,不论是判断、推理还是分析、综合,都离不开价值趋向的引导。同样一个客观事实,人们在观察上明显地表现出主体的价值观。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事实,是具有价值的事实。

3. 精英决策模型

【答案】精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托、莫斯卡,德国的密歇尔斯等。精英决策模型是将公共政策视为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所持的信念、价值观和偏好的一种决策理论。精英分析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掌握统治权的精英人物决定,并由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付诸实施,公共政策反应的是精英阶层的偏好、利益和价值选择。因此,精英分析模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代议制民主下各国决策的实际可能的情形。精英分析模型最大的启示是,公共政策并非集合大众的意见而形成,而是由社会上少数人所决定,尤其是在一些民主根基并不深厚的地方。政治精英的分析方法为比较政治研究及比较政策分析开辟了新的途径。不是人民大众通过他们的需求与行动决定公共政策,而是占据统治地位的精英决定公共政策,政府只是执行己经决定的政策,从这个角度来看,精英分析模型更多的强调了居社会少数的精英阶层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公共政策的公共原则,漠视了公众的社会利益。

4. 政策评价

【答案】指对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这一研究大致包括三个方面:(1)政策结果评价。

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各种结果。若政策结果实现或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政策目标,可称这项政策是有效果的,反之则是无效的。政策结果评价是对政策执行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程度的评价; (2)政策效益评价。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人们所需求的结果,这是件好事。但要看到政策结果产生的基础是人们自觉的政策投人,包括各种资源。假如同样的政策结果,一个投入很多,一个投入很少,显然后者的政策效益要高。政策效益评价是对政策结果和政策投入之间的关系所作的评价;

(3)政策效力评价。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对社会及政策对象的综合影响力。这种影响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有长期、短期效应,有直接、间接效应。政策效力的评价是对政策所产生影响的综合评价。

二、简答题

5. 简述自由主义对“最小国家”的理解。

【答案】(1)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

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先于国家存在的政治哲学,强调个人的权利、私有财产,并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认为政府存在的目的仅在于保护每个个体的自由。自由主义主张个人自由、

,和有一定权力限制的代议制政府。 经济自由(包括自由市场)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国家以自由主义方式进行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自由主义的

,方式,“即采取扩大政治权利、实行改良、让步等等措施的方法,。在国家制度和政治权力结构方

面,它体现为以代议制为主要标志的民主制度,尤其是议会的权力要大大超出行政权和司法权。

,和“最低限度国家”及自由放任政策,政府基本上不直在国家职能方面,它体现为“消极国家,

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最小国家”需要形成一定权力限制的代议制政府与主张法治之下的有限政府。

(2)对“最小国家”的理解

,即要求建立一个“有限政府,, ①“最小国家,

有限政府是人们采用法律、制度等手段对政府权力、职能和规模进行严格限制,达到保护公民权利的一种方式。有限政府理论的提出,为建立近代民主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有限政府理论的核心是洛克的自然权利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分权制衡理论。

a. 个人的自然权利界定了政府权力的有限性。因为在洛克的自然权利理论中,部分个人权利是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而政府权力则是源于个人可转让的那部分自然权利,因此,政府权力的外延受到个人天赋的、不可转让的权利的限制,政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侵犯个人的天赋权利;

b. 起源于社会契约的政府,其目的和职能在于保护个人权利,去除自然状态带来的不便。政府的这一特定目的要求政府在行使那有限的权力时,必须基于组成社会的人们的同意,在这里,政府权力的性质实质上是一种委托权,一旦政府违反了授权时的契约,人们就有权撤回同意,推翻政府; 最后,分权与制衡制度的确立,为保护个人自然权利和防止政府滥用权利、政府目的偏离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是一个职能有限的国家 ②“最小国家,

按照亚当. 斯密的理论,政府的最佳作用只在于这样三大职能:

a. 君主的义务,首在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

b. 君主的第二个义务,为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侮和压迫,换言之,就是设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

c. 君主或国家的第三种义务就是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

6. 非营利组织对公共管理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

【答案】非营利组织对公共管理提出的挑战主要包括:

(1)公共行政与管理意涵的扩大。公共行政与管理不再是政府单方面行使权力实施治理的过程,而是整合包括非营利组织的更多民间自愿,实现对社会的良好治理。

(2)公共管理的价值。公共管理不仅仅要重视效率、经济、效能等问题,更要重视“公共性”问题。

(3)对公共服务的强调。传统上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比较重视控制,重视管制,而缺乏公共服务的精神,而非营利组织是一个以服务为导向的组织,这值得公共组织学习。

(4)设计更民主、开放的公共组织。非营利组织的最重要的特征在于信息的共享,强调权力的非集中化,强调自主负责,强调参与和对话,强调合作,强调学习和创新,这些恰恰是政府组织所缺乏的。

(5)参与机制的建立。公共管理部门如何建立有效的参与渠道,将非营利组织的热情引导到公共事务的治理方面,值得研究。

7. 简述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答案】(1)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指“问题,’的出现意味着需要与现实之间产生了距离或者差别,从而出现了一种令人不满的状态。当这种差别仅仅发生在某些个体身上时,它是一个个体的或者私人的问题。但当这种差别同时发生在许多个体身上时,它就可能成为一种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在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中至少令一部分人同时感到不满的状态或现象。

(2)政策议程

政策议程,是指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采取行动解决各种各样社会问题,但只有一小部分被公共决策者所关注,那些被决策者选中或决策者感到必须对之采取行动的要求构成了政策议程。

(3)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①政治原则的偏离

任何国家都有其视为立国之本的基本政治原则。坚持这些原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政策诉求一旦偏离了这些原则,政府就会通过各种方法将其排斥在政策制定系统之外。有鉴于此,政治领袖或政治组织为了稳定起见,对于可能会威胁稳定的问题,必然会设法使其无法进入政策议程。

②价值体系的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