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35哲学通论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在世界

【答案】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这一概念包含着两重含义:

①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在人类社会产生前,客观的自然界早就独立地存在和发展着了,这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

②自在世界又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自然界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是无限的,永远存在着人类活动尚未达到的部分,即尚未被人化的部分,世界的这一部分仍然属于自在世界。

2. 可能性和现实性

【答案】(1)现实性的含义: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性。

(2)可能性的含义:可能性是指现实事物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3)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是就可能性与现实性范畴的对立而言,可能性还不是现实性,现实性也不是可能性; 二是就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而言,两者又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三是可能和现实又是相互过渡、相互转化的。

3. 矛盾

【答案】矛盾是指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所固有的两种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4. 联系和发展

【答案】(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发展的含义:发展是指前进的变化或进化,从总体上概括客观世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的有方向的运动。

(3)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是内在统一的。一方面,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运动发展的终极原因,由于普遍联系形成的相互作用,引起世界的运动变化; 另一方面,由于运动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和新联系,因而运动发展又是普遍联系多样化和高级化的原因。

二、辨析题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任何事物、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矛盾。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

是不存在的。

(2)矛盾是客观普遍的,我们要敢于实事求是的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社会矛盾也具有客观普遍性,不仅是不能回避的,也是不能消除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并解决我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差距拉大、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反对那种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

6. 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指导,感性认识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认识才解决本质问题。

本论强调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如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盲目的,这有合理之处,但是,不能以此而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

7. 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如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不反映经济基础的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8. 量就是指数量的多少。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这里的量不是算术意义上的多少,而是哲学意义上的概念。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空间结构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是事物所固有的一种规定性。

三、论述题

9. 试分析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代价。

【答案】代价是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直接相关的概念,指人类为社会进步所作出的牺牲或付出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而承担的消极后果。

(1)人类在价值追求过程中付出的代价,是基于自己的选择和实践而产生的与自身价值取向的背离。具体表现如下:

①代价是人们在众多价值目标中,由于选择了优先发展的主导性价值目标,从而导致其他价值目标被抑制、损害甚至牺牲。

②代价是人们在追求价值目标的过程中,由于内在矛盾和复杂条件的制约而产生的对人的消极作用。有时人的活动的结果甚至可能与人的要求完全相反。

③代价是由人的错误、失误所造成的背离自身价值取向的消极后果。人们总是在追求重要的价值时才肯付出必要的代价,没有人的积极能动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实现活动,就无所谓代价的付出。

(2)代价的分类具体表现为:

社会发展的价值标准随着历史条件、价值主体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此为根据,可以对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代价予以分类。

①从人的活动所赖以进行的前提来看,可分为投入性代价与选择性代价;

②从代价对人类进步的意义来看,可分为必要代价与非必要代价;

③从代价发生作用的时效性来看,可分为短期代价和长期代价。

(3)从人类社会总体发展来说,代价的付出是不可避免的。具体分析如下:

①人类发展的需要与这种需要的满足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越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历史阶段,人类的发展越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在社会发展仅能满足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时,人们不得不放弃其他方面需要的满足。

②无论社会或人的发展都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面推开。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某一方面的突出发展必然会抑制或延缓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使社会和人的发展片面化,由此而在某些方面作出牺牲即付出代价。

③合理的社会发展应当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但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活动主体认识上的局限性和价值选择上的盲目性或片面性,最后活动的结果很难达到这种统一,因而难免付出代价。这并不是说,在任何历史条件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必须付出代价。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只要活动主体所制定的发展目标正确,所采取的途径或手段合理,所运用的防范措施得当,发展就可以少付代价甚至不付代价。社会进步在总体上代价付出的必然性,并不等于任何具体过程中任何代价付出的必要性。

(4)如何正确看待发展中付出的代价:

发展既不能不付出代价,又不能付出过大代价,关键在于把握住合理的代价付出的“度”。把代价控制在一定的度之内,才能保证社会和人健康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抵消发展的积极成果,甚至引起事与愿违的消极后果。如果不能防患于未然,任凭消极因素长期积累,一旦导致危险的局面出现,可能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大。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合理的度的确定有其基本的标准。具体说来,人们在确定和把握代价付出的度时,应充分考虑社会和民众对代价的承受能力、大多数人基本利益的维护以及社会的稳定与正常运行。

(5)社会发展中代价的支付,总的说来应遵循四个原则:

①该付的必须付,不该付的绝对不能付。

②该谁付的谁要付,不该付的不能让其付。

③该付时要适时付,不该付时不能盲目付。

④该集中付的要集中付,不该集中付的要分开付。

10.试论矛盾论与系统论的关系

【答案】矛盾论与系统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具体表现在:

(1)二者是相互联系的

矛盾概念是对各种事物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逻辑抽象,而系统本身便是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