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734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 )措施与提高组织的道德标准或提升员下的道德修养无关。

A. 对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

B. 以市场占有率最高而不是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

C. 确立道德准则

D. 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答案】B

【解析】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有:①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②确立道德准则; ③设定工作目标; ④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⑤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⑥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2. 下列不属于无形收益的是( )。

A. 可度量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 士气大振

C. 更好的顾客服务

D. 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

【答案】A

【解析】无形收益可能包括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士气大振以及更好的顾客服务等。A 项属于有形收益。

3. 一般而言,预算内容不涉及( )

A. 收入预算

B. 现金预算

C. 资金支出预算

D. 人员编制预算

【答案】D

【解析】一般来说,预算内容主要涉及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现金预算、资金支出预算、资产负债预算几个方面。

4. “管理机构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该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指的是法约尔十四项管理原则中的哪一项? ( )。

A. 统一指挥

B. 统一领导

C. 等级链

D. 集中化

【答案】C

【解析】法约尔十四项管理原则中的第九条为等级链与跳板。等级链是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层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臼表明权力等级的顺序和信息传递的途径。为了保证命令的统一,不能轻易违背等级链,请示要逐级进行,指令也要逐级下达。有时这样做会延误信息,鉴于此,法约尔设计了一种“跳板”,便于同级之间的横向沟通。但在横向沟通前要征求各自上级的意见,并且事后要立即向各自上级汇报,从而维护统一指挥的原则。

二、问答题

5. 如何理解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与员工公平之间的区别?

【答案】对员工进行薪酬激励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企业薪酬的公平度。这种公平包括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以及员工公平。二者之间的概念与区别具体表现如下:

(1)三种公平的概念

①内部公平指薪酬能否反映出各岗位对公司整体业绩的价值贡献的一种状态。一般来说,人力资源部需要从三个方面对岗位进行评估: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 岗位对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岗位承担责任的大小。人力资源部门利用分析的结果确定薪酬差异范围,并设立岗位薪酬级别阶梯。内部公平隐含的意义之一就是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要体现出来。

②外部公平指薪酬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一种状态。这是公司制定固定薪酬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公司各岗位薪酬级别需要参考同行业薪酬水平进行调整,确保此薪酬水平下公司能招到合适的人才; 另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还需定时了解竟争对手薪酬变化情况,以确保公司薪酬水平保持动态竞争力。

③员工公平是指员工对自己的付出和所得是否相符的一种内心感受。如果员工认为自己的付出和所得相符,那么员工就会有较高的公平度; 如果员工认为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不相符,员工的公平度就不高。员工公平是一种主观感受,和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不」样。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努力促使较高的员工公平的时候,不仅要注意能够看得到的物质的给予,无形的精神给予也同样值得注意。

(2)三种公平的区别

①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是客观的,而员工公平是主观感受。外部公平有明显的指标可以进行比较,只要公司内部的工资等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的工资,那么,就是外部公平的; 内部公平也是可以通过公司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的; 而员工公平则完全是主观的感受,无论客观上公平与否,只要员工感觉到工资是不公平的,那么,员工就认为是不公平的。

②在公司中的地位不同。如果外部公平或内部公平没有满足,这种影响对公司来说是全局性的,可能导致留不住素质较高的员工,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然而,如果仅仅是个

别的员工不公平,这种影响可能就是局部的,员工的不公平也不能说明外部、内部公平与否。

6. 简述计划与决策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决策与计划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说它们是相互区别的,因为这两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我们是从“管理的首要工作”这个意义上来把握决策的内涵的。任何组织在任何时期为了表现其社会存在,必须从事某种为社会所需要的活动。在从事这项活动之前,组织当然必须首先对活动的方向和方式进行选择; 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它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但计划与决策又是相互联系的,这是因为: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2)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决策制定过程中,不论是对内部能力优势或劣势的分析,还是在方案选择时关于各方案执行效果或要求的评价,实际上都已经开始孕育着决策的实施计划。反过来,计划的编制过程,既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也是决策的更为详细的检查和修订的过程。无法落实的决策,或者说决策选择的活动中某些任务的无法安排,必然导致决策一定程度的调整。

7. 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对管理者有何启示?

【答案】产品寿命周期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李维特首先提出来的。产品在寿命周期中通常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等四阶段。在不同的寿命周期阶段,产品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企业应据此采取不同的产品开发对策。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对管理者的启不包括:

(1)对于投入期的产品成本,企业应及时了解市场和用户的意见与建议并据此对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完善; 同时,企业广泛展开促销活动,以激发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注意、兴趣以及消费欲望,以迅速打开销路。

(2)成长期是产品开发的决定性阶段,企业应努力稳定产品质量,精心维护产品声誉,加速扩大生产能力,组织好销售工作,保证充分供应,绝不使产品在市场上脱销,谨防竞争对手乘虚而人。

(3)产品经过成长期逐渐趋向成熟,成熟期的长短直接影响产品开发和经济效益的大小,因此要尽可能延长产品成熟期的时间。为此,要努力降低产品成本,争取价格优势,以维持市场占有份额; 同时还要加强广告宣传和用户服务工作,在不失去老客户的同时,努力扩大新用户,最根本的措施是对老产品进行改造,以提供具有活力的更新型产品,形成市场和用户扩张的新势头。

(4)对于处在衰退期的产品,企业应积极转移市场,努力在新的地区开拓对该产品的需求,或在不改变产品基本结构和性能的前提下,寻找新的用途,开发新的用户,力求在新的领域代替其他产品,以使产品起死回生。如果发现衰退产品既无新用途,也无新市场则应当机立断,有步骤地迅速将其予以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