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学系846语言学理论与方法之语言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词类

【答案】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日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按照汉语语法的老传统,词可以先粗略地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2. 共同语

【答案】共同语是在某一基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国家或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它包括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或国家共同语是资本主义之后出现的更高形式的通用语,这是有具体音值标准的、涵盖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变体的通用语。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的区别在于,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的通用交际语,而国家共同语是一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的通用交际语。

3. 文字

【答案】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发展早期是图画形式,后来逐渐发展完善而分成各小类。从文字最小单位可以划分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表音文字按照字符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分为音位文字、辅音文字和音节文字。从起源可以分为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文字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拓展了语言的功能,突破了语言在地域和时间上的局限,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传播,书面语也因此得以产生,从而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4.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

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5. 词义的模糊性

【答案】词义模糊性是指从客观事物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词语意义的一种的特征。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抽象的反映,概括是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为一般的、简单的东西。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线。如语言中“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等都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即使像“人”这样的词义,尽管所指是明确的,但词义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每个人的回答也决不会完全一样。这些例子说明,一般词的词义多少都带有模糊性。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方言间的语音对应关系?

【答案】一种语言的方言分歧不论多大,总有相当显著的共同点,在分歧的语音现象之间,也往往存在着有规则的对应关系。方言间的这种语音对应是某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随着语言之分化为各个方言而逐渐形成的。中古汉语的[*p-]和[*P‘-]在现代的上海话和北京话里都保存下来。中古汉语的[*b‘-]仍然保留在现代的上海话里,可是在北京话里却起了变化,在平声音节里变成

[P‘-],而在仄声音节里的则变成[p-]了。因此现代的上海话和北京话,在双唇塞音间便有对应关系。

7. 什么是文字? 什么是字?

【答案】(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与扩大语言的交际作用的工具。最早的汉字是商朝出土的甲骨文,到秦朝的大篆、小篆,秦时又出现了隶书,渐渐出现了草、狂草和楷书。

(2)字是出于象形分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而后又有专家改为简体字。

8. 什么是语法范畴?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哪几种?

【答案】(1)含义:把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便成为语法范畴。

(2)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数、性、格、体、时、人称、式等。

①“数”是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的事物或现象的量的特征。

②“性”是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的事物或现象的性属。

③“格”表示名词、代词与句子中其它词的关系。

④“体”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情况。它是动词所有的语法范畴。

⑤“时”表示行为发生的时间与说话的时刻的关系。

⑥“人称”表示谈话时所说到的到底是说话者、听话者还是其它的人或物。

⑦“式”表示说话人对行为动作舆现实的主观态度。

9. 字与词的关系怎样?

【答案】文字中的每个字,都有一定的字形、字音和字义,从记录的音节数目来看,它既可能只有一个音节,也可能有几个音节。如英吉利文字中的"bicycle" ,字形——"bicycle" ,字音—

[baisikl],字义——“自行车”,记录三个音节。而我国的汉字则是另一种情况,一个字原则上只记录一个音节,而汉语的词既有单音节的,也有复音节的,所以一个汉字可能记录一个词(如“红”

,也可能只记录一个词素(如“捍”;此外,还有少数的字并未记录完整“笑”“树”)“溉”“铿”)

的语言成分,要几个字合起来才能记录一个词或词素(如“首藉”)中的“首”“藉”、“孑”中的“孑”“”、“卡宾枪”中的“卡”“宾”。

10.劳动怎样决定创造语言的需要?

【答案】在共同的劳动中,人的祖先,这些在形成中的人,渐渐感到需要彼此交换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彼此交换对进行劳动的一些方法的建议,以便步调一致,互相呼应,并且能够更顺利地从事各项活动,更好地收到效果,更多地获取外界事物来满足生活的需要。这样,这种共同劳动就决定了他们创造语言的需要。

11.句子和句法结构有什么区别? 主要的句法结构有哪几种? 举例说明。

【答案】(1)句子和句法结构的区别:句子是表达完整思想的具有一定语法特征的、最基本的言语单位。句法结构是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的格式。

(2)一般语言中的句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主谓结构 ,直线主谓结构是包含主语和谓语的句法结构。例如汉语“今天初一”“你说”“水冷”

右边的成分都是谓语,直线左边的成分都是主语。

②支配结构 支配结构是包含支配成分和受支配成分的句法结构。例如汉语“看小说”“弹钢琴”“打

,直线右边的成分是受支配成分,左边的是支配成分。 篮球”“念唐诗”

③限定结构

限定结构是包含限定成分和受定成分的句法结构。例如汉语“伟大的祖国”“飞快前进”,“伟大的”“飞快”是限定成分,”祖国““前进”是受定成分。

④并列结构

并列结构是包含两个或几个平等的、起同样作用的成分的句法结构。例如汉语“老师和同学”“调查研究”“整齐清洁”“多快好省”等。从句法关系的角度看,各个并列的成分可以互调位置,这样做不会改变句法关系。

⑤补充结构补充结构中的前一个成分是表示行为或特征的词,补充的成分是表示程度、结果、趋向等等的词,例如“跑得快”“洗干净”“飞上去”“红得发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