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858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概念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案】(1)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提出的背景按功能财政思想,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税率,会减少政府预算盈余或增加赤字; 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会增加预算盈余或减少赤字。一般容易把预算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当作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把预算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当成是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结果。但事实并非如此。

预算盈余或赤字变动有时并不是由财政政策主动变动引起的,而是由经济情况本身变动引起的。经济衰退会使收入下降,税收自动减少,政府转移支付自动增加(例如,这时有更多人要领

,这就会引起预算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经济高涨时情况则相反。这种预算盈余或赤失业救济金)

字的变动就与财政政策本身无关。可见,不能简单地把预算盈余或赤字的变动当作财政政策是扩张还是紧缩的标准。

预算盈余或赤字的变动,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①经济情况本身的变动,即经济趋向繁荣会使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经济趋向衰退会使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 ②财政政策的变动,即扩张政策趋向增加赤字、减少盈余,紧缩性财政政策则情况相反。因此,单凭盈余或赤字变动还难以看出财政政策的扩张或紧缩的性质。要使预算盈余或赤字成为衡量财政政策扩张还是紧缩的标准,就必须消除经济周期波动本身的影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C ·布朗提出了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的概念,把既定的(或者说一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预算盈余当作衡量或判断财政政策是扩张还是紧缩的标准。

(2)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的意义

①把收入固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可消除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能更准确地反映出财政政策对预算状况的影响。若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增加了或赤字减少了,财政政策就是紧缩性的,反之,就是扩张性的。

②可使政策制定者充分重视就业问题,以充分就业为目标来确定预算规模,从而确定财政政策。例如,若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大于实际预算盈余,说明实际国民收入水平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则政府就应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提高全社会的就业水平。

2. 什么是货币的交易性需求的“平力一根法则”?

【答案】货币的交易需求不仅和收入有关,事实上和利率也有关,因为持有货币会失去利息收入,因而人们持有货币量对利率变化也不能没有反应。凯恩斯虽然也承认利率对货币需求有影响,但他把这种影响局限于投机需求上,而凯恩斯之后,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货币需求研究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强调利率在决定交易需求的大小上也是重要的。这一研究成果就是交易需求的“平

方根法则”。这一法则是由凯恩斯学派的鲍莫尔和托宾提出的。

为说明这一法则,可假定某人收入为Y ,且价格水平不变,如果他进行n 次交易,则他最初购买量为。由于期初公债持有量为而期末为零,所以公债平均持有量为。如果该时期利率为r ,则收益为。这样看来,似乎该消费者进行交易的次数就越多越好。然而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每次交易都要耗

费成本。例如,他要跑银行花时间,他要打电话花时间和电话费,他要给每次交易支付手续费。

现在假定每次交易耗的总成本为tc 。则n 次交易成本为ntc 。他要获得最大利益的话,其交易

次数必须是使收益和耗费的成本的差额为最大的次数。这一差额即利润是

最大值原理对n 求一阶导数,

得:即。 。因此,他平均的货币持有量为

。 ,

将上述。根据由于他平均的公债持有量为代入得

这就是货币交易需求的平方根法则。从这一法则可见,交易需求随收入和交易费用增加而增加,随利率提高而下降。

3. 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供给增加的长短期影响有什么不同?

【答案】(1)凯恩斯主义认为,短期内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货币供给曲线右移,从而导致利率下降,而利率下降将会导致投资增加,从而使得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因此短期货币供给增加有效。一般认为,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货币是中性的。

(2)货币主义认为,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因为根据费雪的交易方程Py=MV,如果货币流通速度V 以及物价水平P 在短期内小发生变化的话,增加货币供给M 是可以增加实际国民收入y 的。在长期中,增加货币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物价水平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下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根据货币主义的自然律假说,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由技术水平、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因此交易方程中的y 和M 无关,而v 在长期又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因此增加货币供给只能导致价格水平上升,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增加货币供给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是无效的。根据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假如货币当局宣布打算提高货币供给,理性的当事人在形成他们的预期时会考虑这个信息并完全预见到货币供给的提高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产量和就业会停留在自然律水平上不动。当货币工资在一个向上的价格预期下提高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效果就被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所抵消。这样,经济停留在垂直的长期供给曲线上,因此即使在短期,产量和

就业也没有变化,即货币是中性的。

4. LM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答案】LM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是货币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随收入上升而增加。

如果这些条件成立,则当货币供给既定时,若利率上升,货币投机需求减少(即人们认为债

,为保持货币市券价格下降时,购买债券从投机角度看风险变小,因而愿买进债券而少持有货币)

场上的供求平衡,货币交易需求必须相应增加,而货币交易需求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会增加,于是,较高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相结合,才能使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立,则LM 曲线不可能向右上方倾斜。例如,古典学派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只是为了交易,并不存在投机需求,即货币投机需求为零,在这样的情况下,LM 曲线就是一条垂直线。反之,凯恩斯认为,当利率下降到足够低的水平时,人们的货币投机需求将无限大(即这时债券价格太高,只会下降,不会上升,从而购买债券风险太大,因而人们手头不管有多

,从而进入流动性陷阱,使LM 曲线呈水平状。由于西方学者认少货币,都不再愿意去购买债券)

为,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一般既不可能是零,也不可能无限大,是介于零和无限大之间,因此,LM 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二、论述题

5. 论述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和特点。

【答案】(1)宏观经济政策包括两大类,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类政策的长期目标是一致的,一共有四个: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但是它们的短期目标有时候是冲突的,因此在实践中要注意两类政策的搭配使用。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日标,选择不同的政策组合。

(2)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保持物价稳定、保持就业市场稳定以及减少贸易顺差,尽量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尽管一般来说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持经济增长,但是我国目前的经济基本上己经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恢复了较高速度的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的GDP 增长率为

9.2%, 2010年的GDP 增长率为10.30%, 完成了“保八”的任务,同时也远远超过了世界平均速度。中国GDP 总量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是经济的基础还小是很稳定,世界经济形势还很复杂,所以还要预防经济冉次滑坡的危险。

随着经济的复苏,物价问题凸显了出来,自2010年以来我国CPI 增幅稳步攀升,到2010年11月CPI 同比增幅已经达到了5.1%,超过了3%的增幅上限,说明通货膨胀形势严峻。另外我国当前的就业市场比较稳定,就业形势比较乐观,我国2010年二季度的失业率为4.1%,但是并未

2010实现充分就业的最终目标。外贸方面,在人民币不断温和升值的情况下,贸易顺差持续减少,

年顺差己经降至1831亿美元,比去年减少6.4%,这有利于世界贸易均衡,也有利于平息贸易争端,所以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在国际贸易卜的基本目标应该维持小变。因此,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