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语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839计算机系统与设计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若某文件系统索引结点(inode )中有直接地址项和间接地址项,则下列选项中,与单个文件长度无关的因素是( )
A. 索引结点的总数
B. 间接地址索引的级数
C. 地址项的个数
D. 文件块大小
【答案】A
【解析】根据文件长度与索引结构的关系可知,只有选项A 是与单个文件长度无关的。
2. 采用递归方式对顺序表进行快速排序。下列关于递归次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递归次数与初始数据的排列次序无关
B. 每次划分后,先处理较长的分区可以减少递归次数
C. 每次划分后,先处理较短的分区可以减少递归次数
D. 递归次数与每次划分后得到的分区的处理顺序无关
【答案】D
【解析】快速排序是递归的,递归过程可用一棵二叉树给出,递归调用层次数与二叉树的深度一致。例如:待排序列{48,62,35,77,55,14,35,98),采用快速排序方法,其对应递归调用过程的二叉树如下图所示。
在最坏情况下,若初始序列按关键码有序或基本有序时,快速排序反而蜕化为冒泡排序。即其对应递归调用过程的二叉树是一棵单支树。因此快速排序的递归次数与初始数据的排列次序有关。但快速排序的递归次数与每次划分后得到的分区处理顺序无关,即先处理较长的分区或先处理较短的分区都不影响递归次数。
3. 下列部件中不属于控制器的部件是( )。
A. 指令寄存器
B. 操作控制器
C. 程序计数器
D. 状态条件寄存器
【答案】D
4. 在一棵度为4的树T 中,若有20个度为4的结点,10个度为3的结点,1个度为2的结点,10个度为1的结点,则树T 的叶结点个数是( )。
A.41
B.82
C.113
D.122
【答案】B
【解析】根据二叉树的性质3的推广公式:
入公式,
即
二叉树的性质及推广。
5. ( )对计算机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A. 牛顿、维纳、图灵
B. 莱布尼兹、布尔、图灵
C. 巴贝奇、维纳、麦克斯韦
D. 莱布尼兹、布尔、克雷
【答案】B
6. 下列有关RAM 和ROM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I.RAM 是易失性存储器,ROM 是非易失性存储器
II.RAM 和ROM 都采用随机存取方式进行信息访问
III.RAM 和ROM 都可用作Cache
IV.RAM 和ROM 都需要进行刷新
A. 仅I 和II
B. 仅II 和III
C. 仅I 、II 和IV
D. 仅II 、III 和IV
【答案】A
【解析】RAM 中的内容断电后即丢失(易失性),ROM 中的内容断电后不会丢失(非易失
可直接在将数据带树T 的叶子结点的个数是82。如果考生不能熟练掌握二叉树的性质3的推广公式,得到本题的正确答案将费时费力。因此,需要熟练掌握
性),同时RAM 和ROM 都采用随机存取方式(即CPU 对任何一个存储单元的存取时间相同),区别在于RAM 可读可写,ROM 只读不写。而ROM 显然不可用作Cache ,也不需要刷新,所以III 和IV 的叙述都是错误的。
7. 双端口存储器所以能高速进行读/写,是因为采用( )。
A. 高速芯片
B. 两套相互独立的读写电路
C. 流水技术
D .新型器件
【答案】B
8. 程序控制类指令的功能是( )。
A. 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B. 进行主存与CPU 之间的数据传送
C. 进行CPU 和I / 0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
D. 改变程序执行的顺序
【答案】D
9. 为实现快速排序算法,待排序序列宜采用的存储方式是( )。
A. 顺序存储
B. 散列存储
C. 链式存储
D. 索引存储
【答案】A
【解析】对绝大部分内部排序而言,只适用于顺序存储结构,快速排序在排序过程中,既要从后向前查找,也要从前向后查找,因此宜采用顺序存储。
10.下列选项中,对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确认的MAC 协议是( )。
A.CSMA
B.CDMA
C.CSMA/CD
D.CSMA/CA
【答案】D
【解析】可采用排除法。CDMA 是码分多址复用,是物理层的内容;CSMA/CD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接收方并不需要确认;CSMA/CD是CSMA 的加强版,故CSMA 也无确定;CSMA/CD是802.11中的协议,其利用ACK 信号来避免冲突的发生,也就是说,只有当客户端收到网络上返回的ACK 信号后才确认送出的数据已经正确到达目的地址,因此答案是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