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大学威海校区840管理学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管理技能

【答案】管理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管理任务的能力。它分为三类: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①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例如:财务管理人员的会毛! 一核算技能、市场营销人员的产品营销技能、技术人员的技术开发技能等。②人际技能是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理解、激励他人,与他人进行沟通的能力。例如:管理者得与上下左右及组织外部的有关方面产生交往,建立一种复杂的协调关系。③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例如:管理者对组织战略性问题的分析、判断和决策等。

2. 激励(Motivation )

【答案】激励(Motivation )是指通过使组织成员的需要、愿望、欲望等得到满足,来引导他们以组织或领导所期望的方式行事。早期的激励理论有需求层次理论、X 理论和Y 理论、激励一保健理论; 当代的激励理论有:三种需要理论、目标设定理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等。 在管理实践中,最有效地激励员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认清个体差异,使人与职务相匹配; ②运用目标; ③确保个体认为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④个别化奖励; ⑤奖励与绩效挂钩; ⑥检查公平性系统及重视金钱的激励作用。

3. 计划

【答案】计划是指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做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它是对行动的预先设计。

(1)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①计划管理工作。管理学家基本上都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 ②以规划、预算等为主体的具体的计划形式。它们是实施计划管理职能的书面文件。其实,计划工作和计划形式是密切相关的。计划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就是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形成计划不仅是计划工作要完成的任务,也是计划执行的指南。

(2)计划的分类。企业计划根据计划的广度,可分为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 根据计划的时间尺度,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根据计划的层次,可分为目的或使命、口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项目和预算等。

(3) 计划编制的主要步骤为: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拟定和选择可行动计划→确定主要计划→制定派生计划→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4. 组织结构

【答案】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组织结构有二层含义,即复杂化、下规化和集权化。具体如下:

(1)复杂化指的是组织分化的程度。各种组织由于规模大小不一,组织内部劳动细致分工的差异,导致横向与纵向的管理幅度与层次关系各不相同。组织单位的地理位置分布越是广泛,则人员与活动的协调、控制就越是困难,这就决定了组织结构的复杂化。

(2)正规化是指组织内部的人员行为规范化的程度。组织要依靠规则和程序来引导员工的行为。一个组织为实现共同目标,必须确定员工行为的规范准则,为各个岗位制作各种规定,指不员工可以做什么以及不可以做什么。一个组织建立的各种规章条例越多越完善,它的组织结构就越正规化。

(3)集权化是指决策制定权力掌握在什么人手里。每一个组织都形成自己特有的职位或职务结构,必然会产生职权、授权与分权的问题。有一些组织,决策是高度集中,问题自下而上传递给最高管理人员,由他们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另一些组织,决策制定权力是授予下层人员,这称为分权化。

二、简述题

5. 目标管理是职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职工“参与管理”体现在哪些方面? 实施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答案】(1)目标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全体人员能够亲自参加制定目标,并且围绕工作目标进行充分的沟通,在工作中实施“自我控制”,努力完成各自的工作目标的有效方法。职工“参与管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职工参与日标的制定; ②职工应完成所分配的工作任务; ③职工应与领导者进行充分的沟通; ④职工对自己日标的完成进行评估、改进。

(2)实施目标管理,包括三个阶段:

①目标体系的确立阶段。目标体系确立的过程和程序可分述如下:

a. 最高管理部门提出组织的总日标。最理想的目标体系是从最高管理部门开始,原因是易得到最高管理部门的支持。但是由最高管理部门确定的目标只能是初步和暂定的,下属把整套目标都制定出来以后,一般还需要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

b. 进行有关组织人事决策。根据主要目标和次级目标的要求,对组织与人事进行分析,建立或调整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以便使每个目标有专人负责;

c. 确定下属目标。根据组织的总目标要求,组织下属部门和人员进行学习和讨论,并依此设定下级的目标,进而把组织的总口标分解成具体的工作目标,层层落实到科室、车间、班组和每个职工身上;

d. 目标的平衡和调整;

目标体系的整理和确立。

②目标实施阶段。

a. 按照目标体系的要求对下级进行授权,以保证每个部门和职工能独立地实现目标;

b. 加强与下属交流意见,进行必要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c. 严格按照目标及保证措施的要求从事工作,定期或小定期地进行检查等。

③成果评价阶段。在达到预定期限时,上下级一起对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客观地评价目标的完成情况,以目标完成情况为依据,按绩效状况奖惩,并找出取得成绩的原因和出现问题的教训,总结经验,为下一期目标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奠定基础。

6. 解释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谈谈对实际工作的启发。

【答案】(1)公平理论

①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 )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又称为社会比较理论。这种激励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J 险,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a ,横向比较是指将“自己”与“别人”相比较来判断自已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并据此作出反应,管理人员对此应特别注意a b. 纵向比较是指自己目前与过去的比较。

②公平理论对实际工作的启发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表明,一个人所得的相对值比绝对值更能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所以管理者需更多地注意实际工作结果与个人所得之间的公平合理性。但是这在实际运用中又比较难把握,因为人们总是倾向于过高估计自己的付出,而过低估计自己的所得,对别人的付出和所得的估计则正好相反。所以管理者除了制定公平的奖酬体系外,还要及时体察员工的不公平心理,并认真分析,教育员工正确认识、对待自己和他人。

(2)强化理论

①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 F. Skinner)首先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会重复出现; 若对他不利,这种行为会减弱直至消失。

②强化理论对实际工作的启发根据强化理论,在强化过程中,所选用的强化物要恰当。对于被强化对象有足够的奖酬力度。强化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当员工做出成绩时,要及时给予奖励。在应用负强化应注意,实施负强化事先需规定好哪些行为不符合要求,若出现这些行为时会受到何种处罚。否则,职工很容易无意或有意的做出某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

7. 请评价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对管理学发展的贡献。

【答案】亨利·法约尔是“一般管理理论”或“组织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该理论主要解释管理者的工作是什么以及有效的管理和组织思想由哪些要素构成。具体而言,法约尔对管理学的主要贡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