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西部开发中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研究

关键词:西部开发,转移支付,规范化,政策

  摘要

  西部地区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差距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最主要的表现。联合国(1994年人文发展报告)列出的世界四个地区差距最大的国家中,中国便是其中之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已经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严重制约因素。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党中央适时地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以改变西部落后的现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除了要依靠自身力量、发挥资源优势、转变观念、建立市场制度之外,还必须有国家的政策支持。西方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开发的经验表明,采用转移支付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开发特别是对落后地区的经济起飞具有直接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目前的转移支付制度,由于历史的原因,没能起到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西部,没能起到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缩小西部与全国的差距的作用,反而有使这种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所以,我国目前对西部转移支付政策急需改革和规范。鉴于此,本文通过对转移支付政策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转移支付政策对西部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应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建立在因素法之上的规范化的转移支付方式和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不仅对于解决中央对西部转移支付的政策及支付方式的规范化问题,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以配合西部大开发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对于在全国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实施建立在因素法之上的公式化的转移支付方式,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本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从建国以来,在不同阶段我国实行不同的财政体制下转移支付政策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不同的转移支付政策对西部的影响,指出了目前情况下转移支付政策的主要缺陷及改进思路。第二部分对实施转移支付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特别是重点分析了加大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以配合西部大开发的理论依据,指出了加大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是贯彻两个大局思想的需要,是实现社会公平、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长期增长和长期效率的需要。第三部分通过对国外转移支付制度分析比较研究,指出了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第四部分着重研究了转移支付的规范化问题,从计量经济的角度利用因素法对西部各省、市、区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进行分析,利用计量经济模型,正确估算西部各省、市、区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以及应得转移支付数额。第五部分根据以上分析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对西部转移支付的政策建议。(一)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增强中央财力,以保证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倾斜力度。(二)以保证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最低标准为近期目标。(三)从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公式入手,适当调整地域转移支付力度。(四)配合西部大开发,加紧实施分税制的配套改革。(五)建立强有力的专项拨款制度,加大向西部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六)建立转移支付的法制体系、监督机制和考察机制,以保证转移支付的有效实施。   本文从理论上和现实数据检验上指出了目前对西部转移支付的严重不足及不规范,提出了加大向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并提出了进行规范转移支付的计量经济模型方法及具体的实施政策建议,不仅具有理论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对于进一步实施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落实西部大开发的财政政策,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