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济南大学商学院882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雇员援助计划
【答案】雇员援助计划是指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又称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全员心理管理技术。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EAP 不仅仅是员工的一种福利,同时也是对管理层提供的福利。因为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员工心理援助专家可以为员工和企业提供战略性的心理咨询、确认并解决问题,以创造一个有效、健康的工作环境。通过对员工的辅导,对组织环境的分析,帮助HR 处理员工关系的死角,削除可能影响员工绩效的各方面因素,进而增加组织的凝聚力,提升公司形象。帮助识别员工所关心的问题,井且给予解答,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表现,同时影响到整个组织机构业绩目标的实现。
2. 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答案】(1)最小最大后悔值法的概念
最小最大后悔值法是指管理者在选择了某方案后,如果将来发生的自然状态表明其他方案的收益更大,那么他(或她)会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其最终选择的是后悔值最小的方案。在决策者不知道各种自然状态中任何一种发生的概率的情况下,这种方法的决策目标是避免较大的机会损失。
(2)最小最大后悔值法的步骤
①计算每个方案在每种情况下的后悔值,后悔值一该情况下的各方案中的最大收益一该方案在该情况下的收益;
②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
③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方案。
3. 负强化
【答案】强化理论包括下强化和负强化。负强化是指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此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实施负强化的方式与正强化有所差异,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即对每一次不符合组织的行为都应及时予以负强化,消除人们的侥幸心理,减少直至消除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4. 薪酬水平
【答案】薪酬水平是指企业员工从公司获得的总体收入规模。一般而言,影响员工薪酬水平的因素有:①受教育程度。薪酬一般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升高。②工作经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薪酬水平和工作经验成正比。③年龄。④行业背景。技术含量较大的行业的平均工资要高于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的工资。⑤个人素质。这是决定个人薪酬的最重要的因素。
5. 预算
【答案】预算是一份用数字表不预期结果的报表,是指企业或个人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现金流的总体计划。它将各种经济活动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一种计划技术,是未来某一个时期具体的、数字化的计划。把计划分解成以货币或其它数量单位的预算指标,要求各个部门的运作和开支在预算范围内。预算也是一种控制技术,它把预算指标作为控制标准,用来衡量其计划的执行情况。预算使得计划的人、财、物等资源和任务分配变得容易,有利于授予下级适当的权力与责任。预算本身也是衡量绩效的标准,它是计划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编制预算是计划工作的最后一步。
6. 信息
【答案】(1)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形成的。
信息和数据是两个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的概念。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如文字、数字、图形和曲线等。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同样的东西对不同的人来说可能是信息也可能是数据。
(2)有用信息的特征
①高质量
质量是有用信息最重要的特征。质量方面的要求又可细分为:a. 高质量的信息必须是精确的; b. 高质量的信息应当是清楚的,信息的含义和内容对管理者来说必须是清楚的; c. 高质量的信息是排列有序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d. 信息传递的媒介对质量有重要影响。
②及时
多数管理工作需要及时的信息,许多日常工作是时间敏感性的。及时的信息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①管理者一有需要就能获得信息,这是对及时的信息的首要要求; ②信息要反映当前情况; ③信息要频繁地提供给管理者。
③完全
信息的完全性要求包括:①信息的范围必须足够广泛,从而可以使管理者较全面地了解现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②信息必须简洁且详细,应该以尽可能简洁的方式呈送给管理者,同时也应该尽可能详细,使管理者对现状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了解。
7. 管理的领导职能
【答案】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管理者在执行领导职能时,一方面要调动组织成员的潜能,使之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另一方面要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使组织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协调统一。其具体途径包括:激励下属、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之间以及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冲突,等等。
8.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个人发动和维持其行为,使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产生动机的原因有以下两个:①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②刺激,包括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
二、简答题
9. 对企业管理实践中的不同激励方式进行比较和分析。
【答案】所有的激励理论都是一般而言的,而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特性,他们的需求、个性、期望、目标等个体变量各不相同。因而领导者根据激励理论处理激励实务时,应该针对员工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结合上述的各种激励理论,常用的主要有四种激励方式即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以及培训教育激励。
工作激励是指通过分配适当的工作来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热情; 成果激励是指在正确评估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给员工以合理的奖惩,以保证员工行为的良陛循环; 批评激励是指通过批评来激发员工改正错误行为的信心和决心; 培训教育激励则是通过灌输组织文化和开展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增强其更新知识、共同完成组织目标的热情。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在多种激励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形式新颖的激励计划,主要包括绩效工资、分红、员工持股,总奖金,知识工资和灵活的工作日程等。 (1)薪酬管理。除与基本工作相应的基本工资外,员工的薪酬管理还应注意:
①绩效工资。企业突出绩效工资意味着员工是根据他的绩效贡献而得到奖励的,因此这种工资一般又称为奖励工资;
②分红。分红鼓励协调团队工作;
③总奖金。是以绩效为基础的一次性现金支付计划;
④知识工资。增加了公司的灵活性和效率。
(2)员工持股计划。使得员工们更加努力工作,因为它们是所有者,要分担企业的盈亏。 (3)灵活的工作日程。满足员工想得到更多闲暇时间的需要。
(4)目标管理。当员工们亲自参加的目标确定时,士气会更高,也会产生更大的责任感来完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