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833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数据结构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计算机算法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它必须具备( )三个特性。

A. 可执行性、可移植性、可扩充性

B. 可执行性、确定性、有穷性

C. 确定性、有穷性、稳定性

D. 易读性、稳定性、安全性

【答案】B

【解析】计算机算法是以一步接一步的方式来详细描述计算机如何将输入转化为所要求的输出的过程,或者说,算法是对计算机上执行的计算过程的具体描述,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一个算法通常需要具备五大特性:有穷性;确定性;可执行性;输入一个算法有零个或多个输入;输出一个算法有零个或者多个输出。

2. 循环队列存储在数组A[0..m]中,则入队时的操作为( )。

A.rear =rear +l

B.rear =(rear+1)mod(m﹣1)

C.rear =(rear+1)modm

D.rear =(rear+1)mod(m+1)

【答案】D

3. 将森林F 转换为对应的二叉树T , F 中叶结点的个数等于( )

A.T 中叶结点的个数

B.T 中度为1的结点个数

C.T 中左孩子指针为空的结点个数

D.T 中右孩子指针为空的结点个数

【答案】C

【解析】森林转化为对应的二叉树是„孩子-兄弟‟存储的, 即左孩子指针指向当前节点的孩子节点, 右孩子指针指向当前节点的兄弟节点, 所以在T 中左孩子指针为空则代表它在森林中并没有孩子即为叶结点。所以选C

4. 串的长度是指( )。

A. 串中所含不同字母的个数

B. 串中所含字符的个数

C. 串中所含不同字符的个数

D. 串中所含非空格字符的个数

【答案】B

【解析】串中字符的数目n 称为字符的长度,不必考虑其中单个字符是否相等。

5. 在一棵三元树中度为3的结点数为2个,度为2的结点数为1个,度为1的结点数为2个,则度为0的结点数为( )个。

A.4

B.5

C.6

D.7

【答案】C

【解析】设度为0的结点数为x ,则度为3的树总结点数n =度为0的结点数+度为1的结点数+度为2的结点数+度为3的结点数=x +2+l +2=x +5;从每个结点所指向的结点数的和的角度来计算度为3的树总结点数n =2×3+1×2+2×1+1=11。两种方法所计算出来的n 相等,所以x =6。

6. 对于100Mbps 的以太网交换机, 当输出端口无排队直通(

太网帧(不包括前导码) 时, 引入的转发延迟至少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直通交换方式是指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在各端口间交换数据。它在输入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时, 检查该包的包头, 获取包的目的地址, 启动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转换成相应的输出端口, 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 把数据包直通到相应的端口, 实现交换功能。通常情况下, 直通交换方式只检查数据包的包头即前14个字节, 由于不需要考虑前导码, 只需要检测目的地址的6B , 所以最短的传输延迟是。

7. 一棵哈夫曼树共有215个结点,对其进行哈夫曼编码,共能得到( )个不同的码字。

A.107

B.108

C.214

D.215

【答案】B

【解析】此题可转化为一棵哈夫曼树共有215个结点,共有多少叶子结点。又有n0=n2++l,

) 方式转发一个以

所以215=n0+n2=2*n2+l ,n2=107,n0=108。也就是说若对其进行哈夫曼编码,共能得到108个码字。

8. 单链表中,增加一个头结点的目的是为了( )。

A. 使单链表至少有一个结点

B. 标识表结点中首结点的位置

C. 方便运算的实现

D. 说明单链表是线性表的链式存储

【答案】C

【解析】单链表中增加一个头结点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运算的实现,使得对第一个元素的操作与其它元素的操作相同。

9. 设系统缓冲区和用户工作均采单, 从外读入1个数据块到系统缓冲区的时间为100, 从系统缓冲区读入1个数据块到用户工作区的时间为5, 对用户工作区中的1个数据块行分析的时间为90(如下图所示) 。进程从外设读入并分析2个数据块的最短时间是( )

A.200

B.295

C.300

D.390

【答案】C

【解析】数据块1从外设到用户工作区的总时间为105, 在这段时间中数据块2没有进行操作。在数据块1进行分析处理时, 数据块2从外设到用户工作区的总时间为105, 这段时间是并行的。再加上数据块2进行处理的时间90, 总共是300, 故答案为C 。

10.为实现快速排序算法, 待排序序列宜采用的存储方式是( )。

A. 顺序存储

B. 散列存储

C. 链式存储

D. 索引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