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兰州大学文学院847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腭化
【答案】腭化是语音同化现象的一种,指舌面音以外的辅音发音时因受高元音影响,舌位抬高,舌面靠近硬腭使发出的音成为舌面音或具有舌面音色彩的现象。腭化使气流通道变窄,增加擦音成份,塞音腭化后常带有塞擦音色彩。如北京话[n]、[l]等声母在高元音[i〕之前时,就会产生愕化现象。在历时平面,普通话的3个舌面音声母两套声母受高元音[iy]的影响而腭化演变来的。
2. 零形式
【答案】零形式是指用词的原形式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的一种语法手段。语言学中的零形式是指在深层语义中,理论上存在一个与它紧相邻的结构成分。这个结构成分在表层结构中的形式是零,在实际话语中不能添补。零形式这个概念是从数学引进到语言学领域的。语言学中的零,表示的不是无的概念,而是表示空位的意思。例如,在英语中,有boy/boys单复数的对立,boys 有复数形式的标记-s ,那单数就以不加标记的形式为标记从而形成区分功能,这就是零形式。
3. 汉藏语系
【答案】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各种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分出来的十大语系之一。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我国东部边界。一般学者认为汉藏语系包括汉语、侗台、苗瑶和藏缅四个语族。
汉藏语系的诸语言在结构类型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 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而不像印欧语那样用词的内部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 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即量词。
4. 词类
【答案】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按照汉语语法的老传统,词可以先粗略地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 虚词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此外还有拟声词和叹词两类特殊的词。
就是古汉语
和
二、简答题
5. 词义引申大体可分为隐喻和换喻两种,换喻引申和隐喻引申有什么不同? 试举例说明。
【答案】隐喻和换喻是引申的两种类型,二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隐喻引申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
例如,汉语“习”的本义是“数飞”(《说文》),也就是鸟反复地飞的意思:“鹰乃学习”(《礼记·月令》),就是小鹰学习反复地飞。从这个意义派生出“反复练习、复习、温习”的意义:“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就是“学了要按时反复温习”。这是因为“复习”“温习”是反复多次的行为,和反复地飞有相类似的地方。“针”的窟窿像人眼,因而“眼”可以通过隐喻指针的窟窿(英语的“eye ”也有同样的引申)。
(2)转喻的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相似,而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日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例如,英语的“pen ”本来是“羽毛”的意思,由于古代用羽毛蘸墨水写字,羽毛和书写工具经常联系,于是“pen" 增加了“笔”的意思。“China ”,是“中国”的意思,由于瓷器是中国出的,因而可以用“china ”,指瓷器。法语“bureau ”的意义是“毛布”,后来指铺毛布的“办公桌”,进一步指有“办公桌”的“办公室”,最后又指办公的机构“厅”“局”。
6.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和作用。
【答案】语境是指语言环境。在书面语中变现为上下文所产生的语言环境,词义在使用过程中不是仅仅只有表面上的意义,一般还有深层意义,而这一意义是直接与语境相关的。语境可以使词语的意义发生以下几种变化:
(1)使语言意义更明确,消除多义和歧义
一个词语往往不止有一个意义,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歧义现象,而相应的语境则可以很好的分化词义的多义现象。例如,“家里门没锁。”这句话中,锁是多义词,离开语境,句子就有歧义,如果加上一句表示上下文语境的话,就会将“锁”这一词单化。例如,上面的例句加上一句“去超市买把锁回来吧”就可以知道上述句子中的“锁”是名词。
(2)使词语获得临时的、特定的含义
词义是以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和主观评价,以及词在特定使用范围中所产生的意义。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可能会获得一些临时的意义。例如,“我爸天天晚上修长城。”这句话中的“修长城”就不再是原来的意义,而是表示“打麻将”的意思,是在语境中获得的临时的意义。
(3)影响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的感情倾向也是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境中也会改变。例如,“真不错,考个试还能背回一筐鸭蛋”,“不错”本来是一个褒义词,但在这句话的语境中可知,是一个表示讽刺的贬义词。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4)填补、丰富词语的意义
词语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仅仅只反映表面的词义,而可能还会有‘定的深层含义,根据语境可
以补全这些含义。例如,《哈姆雷特》中王后想表达怀疑哈姆雷特杀了他的父亲时说了句“你把你父亲大大地得罪了。”这句话中的“大大”就是具有深层意义的词语。
三、论述题
7.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如下观点:系统性只存在于共时语言学,不存在于历时语言学中。请你结合语言事实谈谈对这种观点的认识。
【答案】索绪尔认为,语言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和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两个方面。
(1)语言符号的系统性首先体现在语言符号的组成是分层级的。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的结合体,而音处于最下层,音位是语音子系统的最小单位,音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更大的单位一一音节,属于语言系统的下层一一音系层。
(2)语素与语素组成的更大单位是形式和意义结合的语言符号,属于语言层级装置的上层一一语法层,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
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
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
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词组或短语;
第四级是由词组成短语构成的小句;
第五级是小句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3)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还体现在其运转规则一一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上。组合关系是指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又称为联想关系。具有相同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就构成某种聚合类,即功能类。组合是横向的,聚合是纵向的; 组合是第一性的,聚合是第二性的。总而言之,语言符号是一个严密的系统。
(4)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主要是说语言的各个要素之间都有连带关系,而且各项要素都是由于其他各项要素的存在才有意义。例如,音位的对立,汉语普通话把[p]和[ph]看作不同音位,是因为它们在汉语普通话的系统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价值,而它们在英语中是同一个音位,是由于两者在英语的系统中不区别意义,不存在价值。同时,语言中各个要素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其他要素,最终导致语言系统的演变。如汉语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量词,进而形成固化的数量名结构,数词不再能与名词直接搭配,造成了词类系统和语法系统的变化。
(5)索绪尔主张的系统性只存在于共时语言学,是从“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这个角度衡量的,即价值只能在共时的层面上谈论。例如,在古代汉语中“涕”代表眼泪,“泗”代表鼻涕,而在现代汉语中,“涕”代表鼻涕,而“泗”已经不再使用了,所以人们只能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这两个共时层面上分别探讨“涕”“泗”的价值,而不能跨越共时来看。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是对系统的研究,都需要立足于共时的平面,因为索绪尔强调的是要素在系统中的价值,而非某个要素的价值是如何演变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