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普遍出现工资上扬的情势,不少重商主义者在寻求解决之道时认为,“节省劳力的技艺、铣具和器械是减少劳动和降低价格的方法,尽管受雇使用工具的人们的工资不应该减少”,更有人指出,“降低了穷人的工资,结果是减少了产品的价值。这将永远是贸易的真理,因为你付出的工资越少,工作干得就越糟”。这些观点最有可能直接影响() A.英国获得世界殖民霸权。 B.英国工人运动迅速发展。 C.英国最终成为世界工厂。 D.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兴起。
“上天赋予人以光荣的职能,使他能以聪明才智大量提高自然的生产,并以尽可能小的劳力支出将它们造成舒适的、雅致的器物——这一状况是不可否认的工厂制的基础。”安德鲁·伍尔所说的“工厂制的基础”指的是() A.资金。 B.技术。 C.机器。 D.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①垄断组织的出现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③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据统计,在抗战时期,大后方主要产品的产值中,私人资本工业所占比重由1938年的78.8%降至1944年的46.3%。1947~1948年,国统区私人工业资本仅仅恢复到1936年水平的78.6%。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②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③日本在华大量开设工厂④官僚资本的垄断与排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