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大学文学院809综合一之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先锋文学
【答案】先锋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是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出现的各种思潮、流派的总称,又称现代主义文学或现代派文学。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已经有不少作家运用现代主义手法创作,先锋文学在新时期成为一种文学潮流。其思想内容是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等方面的基本关系,着重表现这些基本关系在社会现实矛盾中的变动与异化。先锋文学主张非理性,在创作中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和重形式创新。
2. 文革“潜流文学”
【答案】文革“潜流文学”是文革期间作家采用隐蔽的方式进行创作和流通的文学样貌。它是与“文革”文学创作规范相疏离,甚至对立文学。文革“潜流文学”主要有诗歌和小说创作。如“七月”派诗人曾卓、牛汉、绿原等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强化了生命意识,超越了他们在40年代的作品中强烈的社会功利意识,而思考在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
3. 文革手抄本小说
【答案】文革手抄本小说是文革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学现象。当时,只有少量书籍允许出版,但有一批以侦破和反特故事为主的手抄本文学在地下流传,集中于1974~1975年。流传最广的作品是张扬的《第二次握手》。手抄本小说一方面受热烈欢迎,广泛流传,另一方面因其对于爱国的知识分子、科学界的权威肯定,对周恩来等政治人物歌颂性叙述,被当时的政权看作是流毒全国的反动小说。手抄本小说在文革后公开发表,都经过修改或重写,无沦是其内容还是发表形式,事实上都已失去了本来面貌。手抄本的出现,实际上是对“四人帮”文化专制的一种叛逆行为。除了阅读所带来的欢愉,它更是一种群体劳动,一种自由的文学创作,一种精神上突破禁忌的地下探索。
4. 第一次文代会
【答案】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人会的简称。1949年7月于北平召开,毛泽东到会讲话,郭沫若做了报告总结。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章程; 成立了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选举郭沫若为主席。大会把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做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号召文艺工作者,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第一次文代会”闭幕后,1950年3月出版了由大会宣传处汇编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
5. 新诗潮
【答案】20世纪70年代中国诗坛出现了大批的优秀青年诗人,他们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进行挑战,先后大量发表了当时无法让“正规”诗坛接受的充满新风格的诗。他们通过创作诗歌来反思人的本质问题,以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他们由地下秘密写作、交流转入公开写作和集会活动,形成了一个新诗潮诗歌运动。以朦胧诗为主的新诗潮诗歌运动在70年代末“思想解冻”后逐渐进入高潮时期,其标志便是1979年3月号《诗刊》上北岛短诗《回答》的发表。随着《回答》一诗的发表,“朦胧诗”开始由地下状态进入公开状态,新诗潮诗人不仅很快占领了各种文学报刊的主要版面,他们还创办了自己的民间诗歌刊物《今天》,推出了一批优秀诗人的作品,如比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严力等。
6. 《北方的河》
【答案】《北方的河》是著名作家张承志的代表作之一。《北方的河》是以主人公“我”的意识流向构成情节的。黄河是“北方的河”的伟大象征和代表,孕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北方的河”是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象征物,也暗示着“我”在辽阔的、奔流不息的黄河寻到了“我”的根。小说一经发表,就以其沉郁的抒情风格、强烈的思辨色彩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引起文坛强烈反响。
7. “干预生活”
【答案】“干预生活”是1956年在中国作协第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具有很强现实针对性的创作主张。当时的文艺创作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存在着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和回避生活中重人矛盾的现象。“干预生活”的倡导者认为:作家不能也难以无视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阴暗面。“干预生活”就是要研究生活,思索和解释生活,对生活有所行动。即作家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勇敢地去探索现实生活里的问题,把它们揭示出来,给腐朽、落后的事物以狠狠鞭打,并且呼唤、鼓舞人民与种种阻碍人类事业前进的丑恶现象作斗争,以推动历史前进。
8. 印家厚
【答案】印家厚是池莉的成名作中篇小说《烦恼人生》中的主人公,也是新写实小说一派的典型代表人物。小说中,池莉以其特有的女性视角,写出了平凡的男性,并从平凡中深入挖掘,再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市民型男性形象。印家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平凡生活中的奋斗精神、梦与现实的理智选择以及“忍”与“和”的生活哲学。《烦恼人生》中,池莉对印家厚的平凡人生的描述、体验、认同,明确展示自己的市民化立场。印家厚代表着最广大民众的心灵的声音,虽然平凡,却有着平凡中的奋斗。
二、填空题
9. 1978年______的创作,标志着潜藏于地下的、即被人们称为“朦胧诗派”的现代诗潮一次公开的集体亮相:这一诗歌群体刚在文坛出现,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答案】《今天》
【解析】《今天》1978年12月创刊于北京,由北岛、芒克等主编的,共出版9期。它发表了食指、芒克、北岛、方含、舒婷、顾城、江河、杨炼、严力等的写于“文革”期间和写于当时的作品。不少作品后来被看做是月蒙胧诗的代表作。
10.散文集《负暄琐话》和《负暄续话》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张中行
【解析】张中行3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长期从事语文教科书和语文教育的编辑、研究工作。80年代开始,陆续写下一批以30年代前期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旧人旧事的随笔,定名为《负暄琐话》出版,引起注意。后又陆续出版《负暄续话》《负暄话》以及《流年碎影》等随笔集。
11.______的《干校六记》记述作者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经历,其“六记”包括: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______、冒险记幸、误传记妄。
【答案】杨绛; “小趋”记情
【解析】《干校六记》(1981)是杨绛的散文代表作,是从1969年底至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干校”生活的速写。作品虽选取了六件事: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和误传记妄,传神地再现了其干校生活,表现出了个人面对历史灾难与谬误时的罕见的大度与宽肴,文笔淡雅细腻,语言诙谐幽默,具有“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格调。琐事记忆与温情取向是杨绛选材和叙事的态度。
12.胡风创作于1949年至1951年的大型交响乐式的长诗是______。
【答案】《时问开始了》
【解析】总题为《时间开始了》的长诗由三千多行的“英雄史诗五部曲”组成,分为《欢乐颂》《光荣赞》《青春颂》《安魂曲》《胜利颂》。长诗热烈地赞颂了解放区、毛泽东和新中国的诞生。
三、简答题
13.以“三红一创”为例,谈谈你对红色经典的看法。
【答案】红色经典可谓五六十年代革命历史小说的代名词,最著名的作品莫过于“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其中,“三红一创”是指《红日》《红旗谱》《红岩》和《创业史》(第一部)。
(1)“三红一创”在1950, 1960年代对国人所起到的精神作用不可小觑,其承担了“革命历史”经典化功能,讲述革命的起源神话、英雄传奇和终极承诺,以此维系当代国人的大希望与大恐惧,证明当代现实的合理性,通过全国范围内的讲述与阅读实践建构国人在革命所建立的新秩序中的主体意识。
(2)新的历史观的形成,使研究者为当代文学的发展寻找到了新的起点和坐标。对“红色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