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概论(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答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制定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系统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条例。它系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新闻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③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④发扬优良作风; ⑤坚持改革创新; ⑥遵纪守法; ⑦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2. 信息

【答案】信息是指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包括消息、资料、情报、数据、图像、知识、思想等。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规律。信息必然包含着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这是信息最基本的特点。从与新闻报道相结合的认识角度出发,信息还具备以下特点:①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 ②扩缩性; ③组合性; ④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⑤相对性。

3. 邸报

【答案】邸报又名进奏院状报、朝报、邸状、邸吏状、邸吏状报等,邸报是其通称,是指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级。它发源于唐代的进奏院状报,在宋代开始被称为“邸报”,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邸报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内容受到当局严格的控制,主要涉及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员的任免、臣僚的章奏,战报及刑罚等。宋代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4. 议程设置理论

【答案】议程设置理论是指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三个:①在当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参与了“社会现实的构建”,影响了人们头脑中对社会现实的构想; ②大众传播媒介从每日每时所发生的客观事实中挑选出极少数加以广泛传播,从而影响到受众对社会事务轻重缓急的考虑; ③事件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是受众赖以判断该事件重要性的主要依据。

5. 新闻生产场域

【答案】新闻生产的场域是指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新闻生产者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客观关系。场域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 布尔迪厄提出的概念“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各个位置之间存在的客:

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这种关系处在不同位置上,有不同的矢量,对新闻生产产生

不同的影响或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生产的场域是各种不同力量之间博弈的场所。新闻产品是各种力量博弈的产物。

6. 亲身传播

【答案】亲身传播是指以人体自身为媒介,尤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表情和动作作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亲身传播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传播信息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但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一个信息,经人们口口相传,越到后面越失真。亲身传播可采用的方法有言语传播、文字传播、体态语言传播、信号传播等。

7. 三网融合

【答案】“二网融合,’又称二网合一,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在网络层面上实现互联互通,在业务层面上相互渗透和交叉,在应用层面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其目的是通过优化现有网络配置,综合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采用全数字化连接、宽带数据交换运输、高度集成业务、简化终端接入、智能化管理与控制等方式改造多媒体信息网络,向用户提供视频、数据、语音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8. “合理想象”

【答案】“合理想象”是指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这一术语,是在讨论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时提出来的。然而,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以己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以可能发生、将要发生的“事实”为依据。以已知的事实去推侧可能发生的“事实”,这是逻辑推理的任务,而这种推测也只有在得到事实证明后才能成立; 用想象来写作,这是文学的创作方法,不能用在新闻上。如果“合理想象”可以成立的话,记者就可以凭他的主观想象来写新闻,人们就无法核对事实,就很难保证新闻真实。

二、简答题

9. 简述我国媒介的运营模式及依据。

【答案】(1)我国媒介的运营模式

当前,我国新闻媒介的运作模式主要是“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即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它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以自由出入市场,可以作为“无主观企业,,,可以自定方针,而必须服从党和政府领导。但在管理上采取企业方法,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在经济上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换言之,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烙守党性原则,在经济上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2)我国媒介运营模式的依据

我国媒介运营模式的依据主要是我国新闻媒介的性质和新闻事业的体制。在我国,新闻媒介

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人民的喉舌,具有“双重属性,,,即新闻事业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在新闻事业的体制上,我国采用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在这种体制之下,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即党和政府的喉舌。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在满足其社会效益的同时,广播电视台可以进行有限的商业经营,开始按照市场的规律进行运作。

10.请你谈谈对新闻娱乐化的理解。

【答案】对“新闻娱乐化”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令人信服的定义。概要地说,对新闻娱乐化的理解可以从新闻娱乐化的表现、产生原因和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论述。

(1)新闻娱乐化的表现

①内容上,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介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其表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②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2)新闻娱乐化产生的原因

①社会转型期的躁动。中国目前处在转轨与转型的特殊时期,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农业社会向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现代化社会转型,整个社会处于迅速深入的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探索与逐步完善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多种经济、社会制度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变革的面前,人们承受着各种巨大心理压力。新闻的娱乐化使受众在这些调笑、戏说、胡侃中,压抑情绪得以转移,精神压力到了缓解,于是娱乐化媒体便成为受众获得心理松弛和压力缓释的好去处,娱乐新闻便有了它广阔的市场。这是新闻娱乐化的社会成因。

②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电视台、电台、报纸、期刊、互联网等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并存的媒体激增。继广告大战、电视剧大战等之后,新闻本身“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特性决定了新闻媒体的竞争一夜之间从千篇一律的通稿飞速进入各自大显神通的时代,而如何迎合受众,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抢夺市场份额,成为新闻走泛娱乐化道路的市场成因。

③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从新闻生产者即媒介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双重属性的新闻媒介,在新闻改革过程中其经济实体的属性大大强化,被推向市场、自己找饭吃的媒体在扮演政治化角色的同时,还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追逐并保持市场份额与利润。于是不难理解,当市场逻辑成为主宰,发行量、收视率等标志着受众群的数量指标己成为媒体的生命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转化为对受众群的追逐,而媒介产品生产和销售也不可避免地执行市场经济商品的通用原则,即什么商品最好销,消费群最大,就生产什么。效益为王,是新闻娱乐化的经济成因。

④媒体职业道德的缺失。一味地娱乐新闻、哗众取宠,也反映出一些媒体及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的缺失,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些媒体把新闻报道的重点放在炒作上,把注意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