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81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使用后退N 帧协议(GBN )传输数据,甲的发送窗口尺寸为1000, 数据帧长为1000字节,信道宽带为100Mbps ,乙每收到一个数据帧立即利用一个短帧(忽略其传输延迟)进行确认,若甲乙之间的单向传播延迟是50ms , 则甲可以达到的最大平均数据传输速率约为( )
A.10Mbps B.20Mbps C.80Mbps D.100Mbps 【答案】C
【解析】
2. 进程P0和P1的共享变量定义及若进程P0和P1访问临界资源的类C 伪代码实现如下:
则并发执行进程:P0和P1时产生的情况是( )。 A. 不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会出现“饥饿”现象 B. 不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不会出现“饥饿”现象 C. 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会出现“饥饿”现象 D. 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不会出现“饥饿”现象 【答案】D
【解析】这是皮特森算法
的实现,保证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合理安全。该
算法为了防止两个进程为进入临界区而无限期等待,设置变量turn ,表示不允许进入临界区的编
号,每个进程在先设置自己标志后再设置turn 标志,不允许另一个进程进入,这时,再同时检测另一个进程状态标志和不允许进入标志,这样可以保证当两个进程同时要求进入临界区时只允许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保存的是较晚的一次赋值,则较晚的进程等待,较早的进程进入。先到先人,后到等待,从而完成临界区访问的要求。
3. 对下图进行拓扑排序,可以得到不同的拓扑序列的个数是( )。
A.4 B.3 C.2 D.1
【答案】B
【解析】拓扑排序的步骤为:
(1)在有向图中选一个没有前驱的顶点并且输出它;
(2)从图中删除该顶点和以它为尾的弧。重复上述两步,直至全部顶点均已输出。由于没有前驱的顶点可能不唯一,所以拓扑排序的结果也不唯一。题中所给图有三个不同的拓扑排序序列,分别为abced ,abecd ,aebcd 。
4. 下列各种操作的时间中,不属于活动头硬盘的存取访问时间的是( )。
A. 寻道时间 B. 旋转延迟时间 C. 定位时间 D. 传送时间 【答案】C
5. 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操作数处在( )。
A. 通用寄存器 B. 主存单元 C. 程序计数器 D. 堆栈 【答案】B
6. 在一棵具有15个关键字的4阶B 树中,含关键字的结点数最多是( )
A.5
B.6 C.10 D.15
【答案】D
【解析】m 阶B 树非根结点含关键字个数
关键字,一共有15个关键字那么最多有15个含有关键字的结点
7. 某字长为8位的计算机中,已知整型变量x 、y 的机器数分别为若整型变量
A.11000000 B.00100100 C.10101010 D. 溢出
【答案】A
y 右移一位, 【解析】将x 左移一位,两个数的补码相加的机器数为11000000, 故答案选择A 。
8. 多处理机分类中,不属于紧耦合系统的是( )。
A.SMP (对称多处理机) B.PVP (并行向量处理机) C.MPP (大规模并行处理机) D.DSM (分布共享存储器多处理机) 【答案】C
9. 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
A. 磁盘是外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系统没有关系
B. 对速度极慢或简单的外围设备可以不考虑设备的状态直接进行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 C. 从输入/输出效率分析,DMA 方式效率最高、中断方式次之、程序查询方式最低,所以才有DMA 方式淘汰中断方式、中断方式淘汰程序查询方式的发展过程
D. 在程序查询方式、中断方式中需要组织I/O接口,而DMA 方式和通道方式就不需要了 【答案】B
10.已知序列25, 13, 10, 12, 9是大根堆,在序列尾部插入新元素18, 将其再调整为大根堆,调整过程中元素之间进行的比较次数是( )。
A.1 B.2 C.4 D.5
【答案】B
【解析】对堆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有可能不满足堆的性质,堆被破坏,需要调整为新堆。
4阶B 树非根结点含关键字1〜3个,所以要使关键字结点数量最多,那么每个结点只有一个
则z 的机器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