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东住院医师公共科目题库>病毒感染题库

问题:

[单选] 钩端螺旋体病病理损害的基本特点()

A . 毛细血管损伤所致的严重功能紊乱
B . 小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C . 组织的出血、浸润、坏死及水肿
D . 全身广泛性小血管损伤
E . 血管和淋巴内皮细胞的损害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变化

在非去极化肌松药恢复过程中,病人潮气量、用力吸气负压及呼气流速基本正常所需的最小TOF比值() 60%。 70%。 80%。 85%。 90%。 目前认为阻塞性丝虫病属于() Ⅳ型变态反应。 Ⅱ型变态反应。 渗出性炎症反应。 Ⅲ型变态反应。 Ⅰ型变态反应。 患者男,30岁。1冠折2/3,已进行根管治疗,无松动,患牙咬合紧,适宜的桩冠修复是() 成品桩桩冠。 弯制冠桩桩冠。 多桩桩冠。 金属舌面板桩冠。 1.2mm不锈钢丝弯制桩冠。 关于班氏丝虫发病的主要机制,错误的是() 与血中微丝蚴密切相关。 继发细菌感染。 由成虫引起。 病变的发展与丝虫的种类有关。 免疫机制。 “两算”对比的内容是什么? 钩端螺旋体病病理损害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考核学生对钩端螺旋体病的病理损害基本特点的掌握。预测有一定的错误率。常见错误:①选答"D",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全身广泛性小血管损伤的病理损害混淆;②选答"B"和"E",说明对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机制中病理损害的基本特点毛细血管损伤所致的严重功能紊乱没有掌握。要点复习钩端螺旋体病病理损害要抓住基本特点,为毛细血管损伤所致的严重功能紊乱。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