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济南大学文学院836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汉初传授《诗经》的有四家,分别是_______。
【答案】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鲁之毛亨和赵之毛苌
【解析】汉初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鲁之毛亨和赵之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毛诗”虽然晚出,在西汉也未被立为官学,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我们现在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2. 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
【答案】不拘一格降人才
【解析】题干诗句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3. 我国最旱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是_______。
【答案】《尚书》
【解析】《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
4. 著名的“红拂夜奔”出自唐代传奇故事_______。
【答案】《虬髯客传》
【解析】“红拂夜奔”出自唐传奇杜光庭的《虬髯客传》。形容女子不为世俗礼教束缚,敢做敢为,且有才华,重英雄,识英雄。
5. “风、雅、颂”由音乐而得名,风就是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音乐曲调,“雅”主要是,“颂”主要是_______。
【答案】朝廷正乐; 宗庙祭祀之乐
【解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
6. 据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记载,诸宫调相传为宋代熙丰元枯年间泽州_______首创。
【答案】孔三传
【解析】据宋王灼《碧鸡漫志》载,诸宫调相传为北宋熙丰元祷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
7. 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对_______等人的“雄文博采,笔力有馀”表示赞赏。
【答案】杨亿
【解析】欧阳修自幼喜爱韩文,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柳为学习典范,但他并不盲目崇古,他所取法的是韩文文从字顺的一面,对韩、柳古文已露端倪的奇险深奥倾向则弃而不取。同时,欧阳修对骄体文的艺术成就并不一概否定,对杨亿等人的“雄文博学,笔力有徐”也颇为赞赏。这样,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8.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一诗中有“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这两句中提到的这位诗人是南齐的_______,“澄江净如练”出自他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这句诗的上一句是_______。
【答案】谢眺; 余霞散成绮
【解析】谢眺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在山水诗方面,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如他的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明媚秀丽的景物与诗人思乡的情思自然融合,显得深婉含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中就赞叹道:“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希。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足见其感人之深。
9. 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长于骄文,一时齐名,号称“_______”。
【答案】二十六体
【解析】晚唐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都擅长骄体文,其中李、温、段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他们大力提倡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的四六文,重辞藻、典故、声韵、偶对,向唯美主义方向发展,并将骄文广泛应用到书信、公文、表奏等各种文体中,不少作品无异于文字游戏。
10.南朝乐府民歌多用谐音双关这一手法来传情达意。《西曲歌·青阳渡》“碧玉捣衣砧,七宝金莲杵。高举徐徐下,轻捣只为汝”这四句诗的后两句中,运用了谐音双关手法的应该是_______这个词组,它双关的应是_______一词。
【答案】轻捣; 倾倒
【解析】大量运用双关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双关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同音异字的,如:以“藕”双关“偶”; 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以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等。这些巧妙的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
二、名词解释
11.以诗为词
【答案】以诗为词是宋人对苏轼词艺术特色的概括。“以诗为词”大抵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突破传统词的“艳情”藩篱,以诗的题材为词的体裁,“无事不可言,无意不可入”; 二是突破传统词的表现形式,如语言、声律、手法等,以诗的形式为词的形式,表现出传统词所没有的豪放风貌。囿于传统,宋人对“以诗为词”多持否定态度,认为词“别是一家”,谓其“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总的来说,“以诗为词”极大地增强了词的活力。
12.近体诗
【答案】近体诗是指形成于唐代的格律严谨的诗歌,又称“今体诗”。由南朝齐“永明体”发展而来,至唐初沈佺期、宋之问时定型,为唐以后历代常用。其字数、句数、平仄、对仗与押韵均有严格规定。主要类别有绝句、律诗和排律,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近体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重要地位。
13.《左传》
【答案】《左传》是一部成书于战国初期的编年体史书,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本书全面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本书的作者直书无隐,褒贬分明。本书因其记事记言,追载附载、夹叙夹议而体例完备。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14.《己亥杂诗》
【答案】《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龚自珍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己亥杂诗》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15.辛派词人
【答案】辛派词人是指南宋时期受辛弃疾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诗词流派。其成员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辛弃疾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的传统,把爱国激情与豪壮的英雄本色注入词中,以其丰富深刻的内容与豪放劲健的风格感染了同一代词人。他们的词作继承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意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叹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但不如辛词蕴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