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624文学综合之中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司马迁说他著《史记》的目的是“_______,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答案】究天人之际

【解析】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思是他想通过史记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规律,弄清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成就一家的学说。

2. 池塘生春草,_______。

【答案】园柳变鸣禽

【解析】出自《登池上楼》,谢灵运作,这首诗写于诗人因受到宋新贵集团排挤而任永嘉太守之时。所以这首诗的情绪比较低沉,萦绕着进退维谷的忧郁和无可奈何的怅恨。

3. 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都保存在《_______》中。

【答案】淮南子

【解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淮南子》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今存内二十一篇。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此书得以流传。

4. _______,忧伤以终老。

【答案】同心而离居

【解析】题干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写了一位漂流异乡的失意者怀念妻子的愁苦之情。“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直接写出了游子与新人“同心”却无法团聚的痛苦心情,彼此相爱却不能相伴一生,只能终生忧伤。

5. 汪中的《_______》是清代骈文的代表作。

【答案】哀盐船文

【解析】汪中的骄文内容上取材现实,情感卜吐自肺腑,艺术上能“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风格遒丽富艳,渊雅醇茂,而且用典属对精当妥帖,被视为清代骄文复兴的代表。《哀盐船文》是其骄文中的绝作,写一征盐船失火,毁船百馀艘、死伤千人的事件。

6. 《王维吴道子画》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苏轼

【解析】《王维吴道子画》是苏轼的组诗《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之三,写于1061年。王维与吴道子并为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画家,凤翔的普门与开元二寺的壁间,俱有二人的佛教画,诗人于游观二寺时见到王、吴二人的画,便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王、吴二人绘画艺术的观感及评价。

二、名词解释

7. 元白诗派

【答案】元白诗派是指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的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同韩孟诗派相对的、以浅切顺畅的语言直接反映现实的诗歌流派,因其发起中唐新乐府运动,提出乐府诗创作新方向,也有人称其“新乐府诗派”。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其远源可以追溯到“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那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作。杜甫诗中的写实性和通俗化倾向,在与他同时或稍后的元结、顾况、戴叔伦等人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表现和继承,而到了贞元、元和年间,即白居易与元镇的手中,则有了强烈的回响。这派诗人注重写实、崇尚通俗,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但其实质也是创新。

8. 江湖诗派

【答案】江湖诗派是南宋末年的一个诗歌流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标榜江湖习气。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从总体上看,江湖诗派的风格倾向是不满江西诗风而仿效“四灵”,学习晚唐,但取径比“四灵”更宽阔一些,这基本上代表着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其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9. 建安七子

【答案】建安七子是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阮瑀、徐幹、应玚、刘桢七人的合称。七子之中除孔融外,均依附曹氏政治集团,是邺下文人集团中的杰出人物。建安七子的得名源于曹丕《典论·论文》,“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以王粟的成就最高,被刘韶誉为“七子之冠冕”,他的代表作有《登楼赋》《七哀诗》。

10.辛派词人

【答案】辛派词人是指南宋时期受辛弃疾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诗词流派。其成员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辛弃疾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的传统,把爱国激情与豪壮的英雄本色注入词

中,以其丰富深刻的内容与豪放劲健的风格感染了同一代词人。他们的词作继承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意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叹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但不如辛词蕴藉。

11.《己亥杂诗》

【答案】《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龚自珍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己亥杂诗》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12.慢词

【答案】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从唐五代至宋初,慢词一直很少,柳永首先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也增强了词的表现能力。词调用慢字的,这个慢字往往可以省去。如姜白石有《长亭怨慢》,周公谨、张玉田均作《长亭怨》。

三、简答题

13.简述盛唐主要诗人群体。

【答案】盛唐的主要诗人群体有山水田园派和边塞诗派。

(1)山水田园诗派

唐代天宝年间,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大多以山水田园作为审美对象,表现闲适恬淡的情趣,不同流俗的思想,他们创作的山水田园诗,艺术形象鲜明,意境蕴籍,语言清新,着力创造静逸明秀之境,在诗歌中抒发隐逸山水情怀。盛唐主要田园山水诗人有:孟浩然、王维、祖咏、储光羲、常建、裴迪、綦毋潜等。

(2)边塞诗派

边塞诗的发展贯穿于整个唐代,但由于时代精神不同,边塞诗在精神气骨方面也有不同。从审美价值看,盛唐边塞诗是最具神韵的。盛唐边塞诗是盛唐士人入世精神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主导性的时代精神,具有恢宏豪宕的气质和雄深外拓的境界。主要诗人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崔颢、高适、岑参等。

14.《汉宫秋》的创作怎样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感受。

【答案】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关于昭君出塞的史实,载于《汉书》的《元帝纪》《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东汉以后,历代都有题咏昭君之作,值得注意的有托名王姑写的《昭君怨》、石崇的《王昭君辞》以及唐代的《昭君变文》等。